我从警的第一个派出所

2020-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601071

一些事,远成了记忆中的河,一些人,淡成了思绪中的歌。 

初入警队时帽盔山派出所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至今还记忆犹新……

一、从警的第一个派出所

我与帽盔山派出所的缘分,源于二十年前。

1999年10月,我带着对公安工作的憧憬,从部队转业分配来到帽盔山派出所。

这是我从警的第一个派出所。

记得当时的派出所和周围环境是这么一副画面:派出所门前是红房小学侧面的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两边,基本都是低矮的平房,住户与商铺、单位混杂在一起。

当时帽盔山派出所刚刚迁入新址,整个派出所位于居民楼的一、二层,虽然侧面的办公室几乎终日不见阳光、通往二楼的楼梯狭窄的几乎只能一个人通过,但是四、五个人一个整洁质朴的办公室、专门的会议室、宽敞的留置室等,还是当时振兴分局其他派出所没法相比的。

铁栅栏围成的小院虽然只能停放几辆自行车,但是摆放在院里的绿色植物、悬挂在门旁“帽盔山派出所”的牌子还是十分显眼。

当时全所二十几名民警中,只有回大庸一人年龄最小,茹庆国、盛志强、黄福杰、宋昌盛、陈国康、张景涛、武福成与我年龄相近、都是六十后,杜所、曲教等其他同志都是五十后的哥哥。

钢笔、记事本、自行车,一桌一椅一个柜是民警的标配 。户籍室的台式电脑、杜月东所长借来的一辆北京吉普车、高林山大哥自己的二手面包车,是派出所最具现代化味道的设备。

台式电脑由户口内勤专人专管专用,其他人员一律不能动用。吉普车虽然由专人驾驶,但是民警出警办案时都能够使用,汽车一开、警灯一亮、警报器一响、扩音喇叭一喊,还是相当的威风。

在没有门禁卡和考勤机、没有网络和手机、没有小食堂和免费三餐的年代里,全所民警以所为家,忘我工作,生活充实,心情愉快,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这就是我从警的第一个派出所留给我的朴实印象。

二、派出所留给我的温暖记忆

同事之间在工作中不忘嘘寒问暖,竞争中不忘相互帮助,他们对我的关心与帮助让我真切的感受到所到家的温暖。

每当民警生病了,所领导总会在第一时间送上组织的关心和慰问。

每一次侦破案件之后,全所组织的民统一放松休整时刻饭桌上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所长杜月东与民警交流方式多样,不拘一格,他经常用独特的“杜式幽默”为大家谈论足球、缓解压力,工作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谈笑风生之间,拉近了民警之间心与心距离。

亲切随和、言辞朴实的广平教导员对自己的教诲,至今还铭记在心:执法办案守法律,立足警队强素质,群众工作讲原则……这些话语,字字珠玑,到现在还让我享用不尽。

雨夜、雪天,办案结束、行动完成,高林山大哥总是开着他那辆面包车将我们一群兄弟一个一个安全送到家中后,他才一个人默默地开车离去。

警长茹庆国对我这个新兵非常照顾,虽然那会他也年纪不大,但是在工作生活中像一个老大哥关心我、照顾我,让我有一种亲兄弟的感觉。危急时刻“让我先上”、责任面前“由我承担”、荣誉面前“他干得好”,直到现在一想起来那时候一起工作的往事,我还是即感动又亲切。

用情字带兵,用情字相处。帽盔山派出所工作生活让我体悟最深的就是一个“情”字……浓浓的战友情。

这些都是当时帽盔山派出所留给我的温暖记忆。

三、保持初心、情怀依然。

不讲条件、不说困难,不允许长时间适应转变,必须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融入到派出所这个集体之中。

到所第一天起,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和指点下,我十分迅速地进入到工作的节奏里:值班室里接电话,处置警情化险情,服务社区走基层,调解矛盾解纠纷,讯问室里做笔录,案发现场找线索,巡逻堵卡查嫌疑,追逃抓人破案件……

在经历了自己第一次值班出现场巡逻时的不知所措,第一次进行接处警调解案件时的无言以对,第一次办理案件时的诚惶诚恐……我慢慢成熟,并且收获自己第一次成功调解纠纷后的笑逐颜开,第一次感受到案件侦破后的怡然自得,第一次立功受奖时的眉开眼笑…

六个月历练中,革命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发扬,人民警察忠诚担当、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继续发扬光大,自己真正的完成由军人到人民警察的转变。

踏实做事、认真做人。这是从警之初帽盔山派出所领导和民警根植于我的优良传统。

简单、温暖是我对自己从警第一个派出所最准确的解读和最实在的肯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