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女孩
一次饭后散步,我问我妈:
“当时生我的时候你希望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我妈斩钉截铁地说:
“男的”
我正准备批判她重男轻女的腐朽思想,她补充了一句:
“因为我不想让你受我受过的苦”
2020年,我19岁,当我告诉周围的人我不想生孩子的时候,他们说:
“你长大就不会这样想了。”“遇到对的人就不会这样想了。”“你不想给世界留下点什么吗?”
还有些言辞更为激烈:
“你不想生孩子说明你自私。”“女人有生育的责任。”
原来,女性不仅被要求生孩子,还被要求想生孩子。生育是一种义务,大多数女性都默认接受了这一点。
我想,生育是一种选择,而选择权应该在女性手里。
生为女孩,我们有生育的能力,但不代表我们有生育的意愿。生为女孩,我们是否成为母亲与是否拥有所谓完整的人生没有关系。生为女孩,我们和男孩一样,拥有成千上万种方式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生为女孩,我们没有生育的责任,我们有选择是否生育的权利。
而现在我们缺失的正是按下暂停键去思考的过程,太多时候,我们把这些附加给自己的枷锁视作理所当然,
“别人都可以为什么你就不行?”
“不就是生个孩子嘛,谁没生过啊。”
太多时候,那些习惯了枷锁的女性反过来用尽全力再把同样的枷锁套到年轻女性身上,太多时候,我们看到这一切摇头叹气然后无所作为的接受。
生为女孩,我们被要求拥有的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容忍与接受。
最近的韩国n号房事件引起了很多讨论。
很多相关文章里,女孩受尽的折磨被一一列举,配上红色加粗的声嘶力竭的控诉,然后无奈感叹生为女孩的痛苦。这就是我们能做的吗?这就是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吗?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是去感叹然后博取别人的同情吗?我们需要的是要求保护要求照顾还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我们认同的难道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样的价值观吗?
从小我就认为性是罪恶的,影视作品里总是男孩扑向女孩,而女孩总是拼命挣扎。我不知道性是爱的极致表达,我不知道不论是女孩还是男孩都能乐在其中,我只知道性是伤害,是禁忌,是千万不能开口讨论的问题,我只知道和我一样对性有误解的女孩不再少数。
我们缺失性教育。我所接受的勉强算是性教育的课程就是学校的防范艾滋病讲座,全篇听完我学到了两点:
1. 尽可能不要发生性行为
2. 戴套
这就是性教育的全部吗?戴套是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吗?
事实上,我认为的性教育远远不止这些。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倾听自己伴侣的感受,我们应该知道性是自然而然的,美好的,发生了并不代表自己不干净了,我们应该不仅仅停留在性行为这个层面,更应该了解自己的性别,悦纳自己的身体,我们在学会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要明白不能伤害他人。生为女孩,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我们需要学习性知识,而不是一味回避,然后稀里糊涂的结了婚当了妈,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拥有选择权,而不是只能接受,只能忍耐。
除去性教育,恋爱教育也很缺失。
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感情,就像第一次种花,浇水多了怕淹着它,浇水少了又担心它口渴。大家拼命抑制,当说到这个话题时都是如临大敌,一棒子打死或者直接避开不谈,没有人告诉我们要怎么去爱,怎么去接受理解别人的喜欢,而不是硬生生冷冰冰的推开,或者一味的逃避,其实爱是很美好的,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又不敢寻求帮助。
爱着爱着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你或许会因为想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忽略了家里人的感受,平常在学校就见不到你回家后你还总往外跑,忽略了朋友对你的关心,一次又一次的把朋友当作借口出门却不再去关心他们的快乐或是烦恼,最重要的是忽略了自己,自己想要实现的价值,自己心里还没有做完的梦,忽略了自己也是需要照顾的,需要成长,需要不断变好。
恋爱和任何其他事情都一样,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后就是漫长的平淡期,两个人需要磨合,需要互相理解,需要互相包容,这些远比张口闭口给出的承诺,眼神真挚的表白要难得多。
而再多的理论也很难真正指导实践。
生为女孩,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某个男孩的附属品。我们需要学会爱自己,也要学会爱他人。
生为女孩,或许要经历许许多多荆棘,但也有独特的美好。人生很苦,温暖的东西才是主菜,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们都应该相信美好,追求美好。
更多内容微信搜索公众号“山咔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