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世界,找见自己
我是谁?
这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我们通常用一个名字代表自己,但那只是一个名字,一个不认识你的人,无法通个这个名字来认识我们。
但是一个认识你的人,会通过这个名字想起你的全貌。包括你的模样、身材、职业、性情、人品等等所有关于他所了解和知道的你。但那也仅仅是你的一部分,并不是完整的你。
我们认识自己吗?
我们对外界通常有这样那样的认识,关于别人会有很多的了解和评价。但如果让我们对我们自己做一个公正而客观的说明与评价,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真的了解我们自己吗?
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而了解自己的人才叫做“明”。
“明”是什么,中国哲学的至高境界叫做“明心见性”,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在个人修为上的一致的追求,一种圆满的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了解你自己。
了解自己意味着你要明白自己的本性,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懂得自己的心之所想,不断的找见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如果你是一朵花,就开成一朵最美丽的花。
如果你是一棵树,就长成一棵最茁壮挺拔的树。
如果你是一块石头,就做一个长长久久的硬硬的石头。
世界其实是一面镜子,来到这世界使我们有机会找见我们自己。
你的一颦一笑,喜怒哀乐,成败荣辱都呈现在自己面前。
人可以装作很开心,或装作很冷酷,或装作一切都丝毫不在乎,但是却骗不了自己的内心。所有那些犯过的错,违背内心的事,虽然尽力去隐藏,尽力去忘却,但终会在某个时刻,某个场景或者一个无法预料的时候跳出来扎心,让人瞬间失去平静。
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无论贫富,无论文化背景,代代相传的一句“摸着良心做事”的原因吧。
但是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谁又有可能不做几件违背内心的事呢?并不是每件事都那么顺我们的心,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考验我们的道德与人性。
道德之所以被称颂,就是因为它高尚,难以企及啊。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道德的话,那道德还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呢。
因此,我们不能要求别人达到很高的道德标准,因为我们自己也很难达到。
人可以是自私的,也必将是自私的,因为这是爱的源泉。
亚当斯密,被誉为西方的孔子,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道德的根源是同情心,而且同情心是人人生而就有的。
我们在看到一个完全和我们不相关的陌生人承受痛苦时,我们会感同身受。
我们在看电影和电视剧时,我们会随着主人公的境遇而产生情绪的变化。尤其是在电视里看到某个人被用刑,我们也会不自觉的感到自己的身体也很难受。
我们的理智可以判断那个陌生人和我们没有关系,这只是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主人公的境遇和我们没有一点关系,可为什么我们总会感同身受,被感动。
因为我们有同情心。此心同彼心。正是你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正是我不想承受这种痛苦,所以我亦不想让你承受这种痛苦。这就是道德,这就是善良。
一个人自私是没错的,但是只是自私,只是为自己着想,从来没有为他人着想过,才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尊重每一个人,但更尊重那些有道德的人,正是那些有道德的人,让我们感到温暖,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一些私,来帮助他人减轻痛苦。
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们透过世界来寻找自己。
仔细寻找自己那些让我们动心动情的片刻,不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愉悦的或是痛苦的。
想想自己为什么事而开心,又为什么事而难过,我们怎样会真正开心,怎样又会由衷的难过,慢慢的我们便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
知道了自己是个怎样的人之后,你会喜欢这样的自己吗?
你会喜欢怎样的自己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