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名正言顺有多重要

2022-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嵘读书

姜忠学的心学课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44 :名正言顺有多重要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 43 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 44 条

学习体悟:

如果你所思所言所行是不符合天理,也不符合人情的,那么你要去贯彻下去就很难。

视频第 44 集文稿:( 在记录中,有个别处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

今天讲孔子特别著名的观点名正言顺,言顺事成。

陆澄问阳明先生,孔子正名大概应该如何理解。

在此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卫国卫灵公,他有个小老婆叫南子,非常“知名”。这个女子特别不正经,卫灵公却不在意,还很喜欢。但是卫灵公的太子叫蒯聩,看不下去了,觉得这事情很耻辱。就琢磨着怎么样能把南子杀死。但事未成功,败露之后,南子要卫灵公处理蒯聩,蒯聩就跑了。蒯聩跑后卫灵公另立小儿子为太子,但小儿子郢[yǐng]不愿意做太子。后来卫灵公死了,南子又要立郢为太子,郢坚持不同意。最后就立了蒯聩的儿子辄为卫国新君。蒯聩逃跑后在各列国之间游荡,从来没有消停过,总是琢磨怎样才能回收卫国,重新登上王位。

我们知道在当时有很多国家都有各自的执政大夫,手里面都握着重权。当时卫国执政大夫是孔悝[kuī]。也悝是《论语》中孔圉[yǔ](孔圉文子)的儿子。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说的就是孔圉,他很厉害但死的比较早。他的老婆叫伯姬。伯姬是蒯聩的姐姐。蒯聩回来找姐姐希望能借助外甥也悝的力量,把现在的国君也就是自己的儿子给拉下王位,他自己重新当国君。

孔悝不同意这么办,那应该怎么办?这里面就有另外的一个关键因素。伯姬也不正经,他与他手下浑良夫私通。因为浑良夫是仆人,他俩这段感情不被大家支持。但是蒯聩说如果姐姐帮助他当国君,他就支持促成姐姐这件事情。于是伯姬想办法把自己的儿子孔悝给挟持了,让他政变把辄拉下王位。这就是卫国乱成一锅粥的历史背景。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人是子路,子路就在这个混乱时期的卫国做官。子路是孔悝的家臣。还有子羔此时也在这里做官。之前我们曾经讲过子路让子羔去做官,那个时候是在鲁国。现在他们两个人都到了卫国做官。就在卫国还没有发生政变的时候,子路就问孔子:老师,如果让你去卫国为政的话,你觉得最重要,最先做的事情是什么?。孔子说:给他们“正名”。

这个意思是从卫灵公是爷爷,儿子是蒯聩,卫灵公跟 蒯聩之间就很乱,蒯聩与自己的儿子辄又开始争夺。整个卫国就名不正。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没有按照当时传统传位。

孔子最初时就跟子路说你不要去卫国趟这个浑水。我们以前也说过郑卫之声,在《诗经》里面最初认为,孔子没有把郑卫之音放到里面。但后来有很多人为了凑足300篇,就把卫郑之音也放到里面去了。就是所谓的靡靡之音。孔子其实是非常膈应卫国乱糟糟的现象。所以不让子路去卫国做官,但子路不听,但在政变的当中,子路没在城里。他听说后赶紧跑回去保卫孔悝。到城门口的时候遇到子羔。子羔从里往外跑,不让子路却要进城,里面已经乱的不行了,你去解决不了问题还很危险。子路未听,单枪匹马冲进去。子羔跑出来后找到孔子。在他还未没有回到孔子这的时候,孔子知道卫国发生政变就说子糕要回来了,但是子路就回不来了。子路后来被剁成肉酱。所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我们可以看的出来,孔子他的视野及看问题的深度。这些都是题外话。

阳明先生的回答中,天理人情在他这条里面,着重提到的是这一点。你符合天理人情才可以。这和孔子所讲的名正言顺道理是一样。如果你所思所言所行是不符合天理,也不符合人情的,那么你要去贯彻下去就很难。大学里面有一句话叫“大畏民志”。每个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称,我们对天理,对人情有一个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判断能力。那就叫良知。如果你所设定的这些规定或者是你要做的这件事情,不符合天理,也不符合人情,你还想把它做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谓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就是符合天理,符合人情。如果你不符合天理,不符合人情,就名不正,言不顺,然后事就不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定就是这样。这就是孔子的大智慧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