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树林阅读子女教育

上下文|认可和尊重孩子的感受1

2017-03-07  本文已影响9人  书与青咖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可是我累了。”(更大声)

妈妈:“你不是累,你只是还没睡醒,快起来穿衣服吧!”

孩子:“不要,我累了。”(哭了起来)

这段对话有什么问题吗?

a)妈妈不信任孩子说的话。

b)孩子不会体会自己的感觉。

c)孩子太无理取闹了。

欢迎提供你的选择和感想。下午三点四十五分到四点发布解释。



解释

首先谢谢各位的回复和讨论。任何思绪的碰撞都是对您大脑的锻炼,任何看法描述都是帮助您疏通了大脑输入、加工、输出的回路。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可是我累了。”(更大声)

妈妈:“你不是累,你只是还没睡醒,快起来穿衣服吧!”

孩子:“不要,我累了。”(哭了起来)

对话5句话,类似的沟通,在我们每个人的家庭都很常见吧?这就是这段对话的“通用型”、“常见性”现状,每个家庭都有。

而这段话的内涵是什么呢?从孩子角度,孩子表述内容的内涵是: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联系。孩子的感觉是“累了”,所以他的行为是:他会反复说我累了(3次)。我们先不质疑孩子说累背后的动机、真实性、准确性。孩子感到累、说累,就是一个合理的因果关系。从家长角度,家长表述内容的内涵是什么?“我们不承认并接受孩子的感受。”所以,妈妈会回应:“不可能累”、“不是累”。

那么接下来,能否设想下,类似对话长此以往进行下去,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对话里已经显露了一个结果:孩子更大声声辩,甚至哭了起来。孩子的心情往“无助“、“怒了”方向发展。再往下发展呢,您是否觉得孩子能对自己的感觉有正确的体会的机会、或能相信自己的感觉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