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本质仍是真理
我曾经看到小$书上有人这么说,“七零八零后的人喜欢储蓄,因为他们有真正挨过饿,受过冻,过过苦日子。所以明白如今的美好来之不易,甚至或许转瞬即逝。而90后呢,吃着改革开放的红利,享受着小康,追求着小资,梦想着暴富。”
时代的轱辘越滚越快,在这个信息随时都会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知所以然地被迫前行,大脑总是不知不觉地被什么东西填充着,比如内卷,躺平,享乐主义等等层出不穷地跳入人们的视野,且似乎每个人都会对其进行特有的诠释(融入了那么一些的个人情绪和体验),并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好像所处的世界正在被什么力量操控,使得大家目光所及都充斥着对社会“本质”的揭露,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并不是。《老子》有云,“道可道,非常道。”社会能那么轻易地被大家所剖析出来的,一定不是本质,这只不过是一种现象,而现象的背后,必是资本的操控,其将当代青年抛之于思潮的水生火热中,锻炼、挣扎再自救,就好比一个深坑,既跳进去了,再怎么想着逃离,抬头所能看到的,也不过是深坑顶上的那块天空。
社会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哲学上说,事物的本质是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而真理也具有客观实在性,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本质即真理。那真理变了吗,至少在正确的时间阈之内,它是永恒的。就拿享乐主义来说,现如今人们鼓吹及时享乐,超前消费,大到银行借贷,负债,小到蚂蚁花呗,好像总有各种途径帮我们满足超前消费的“需要”,但换句话说,资本总有各种途径来让我们响应其超前消费的号召,于是,更多的人被动成为了泡沫经济越滚越大的炮灰,资本家操控着的是人们的欲望,并将其变现,炒作,并从中获利。而对于90后这个时代来说,我们更需要做的并非海纳百川地响应思潮革新,而更应该更加冷静地判断,选择和辩证地接纳。及时享乐是一种很好地人生态度,但并非是将其扭曲地与超前消费划上等号,及时享乐的前提是个人的力所能及,超出承受范围的并非享乐,而是一种变相的枷锁,最后只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
老祖宗的储蓄观念不适用了吗?我看并不是,而这恰恰是适用于国情当下的甚至需要蔓延很久的,受过几千年文化熏陶的良好风气,与现如今的“享乐主义”相比,这不失为一种理财真理,亦或是社会本质理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