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初印象
以前我常说不喜欢去繁华的大城市旅游,大城市千篇一律,经过人为的改造,高楼大厦耸立,失去了其本来的面貌。后来发现是自己想法太片面了。
大学时去过西安,南京,长沙,青岛等城市,这些城市因为繁华所以拥挤。但每一个城市都有其不同的韵味。
西安是一个饱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人。
青岛是一个充满活力,留学归来的洋人。
长沙是毛泽东笔下所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人。
南京是一个带着忧伤,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才俊。
而香港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我还不知道。但我心中对它有一个初印象。等着某天光临此地来体验。
对香港有某种深刻的情结,这种情结不同于以上四个城市,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还得从去年斯里兰卡之行说起。
去年从香港转机到斯里兰卡旅游。那天恰巧是中秋节。在从香港到斯里兰卡的飞机上我遇到一个空少。
飞机上空姐居多,看见一个帅气空少的我,情不自禁朝他多看了好几眼。高高的个子,干净利落的发型,充满阳光。生得不像内地男子那么秀气,是一张硬朗的脸。
待飞机飞上平流层稳定之后,他推着餐车向我们走来,开始分发今晚的餐食。飞机餐包含餐前的沙拉,面包,主食和饭后甜点,还有解渴的茶和有情调的红酒,分装在四五个小盒子里。主食用锡纸的餐盒加热,有米饭和意面。
他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问每一位乘客需要哪种主食,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餐盘端到乘客面前。今天是中秋节,航班还贴心地赠送了美心的月饼。
当这位空少将餐车推到我旁边一位婆婆面前时,婆婆摇摇手和他说:“这个月饼我就不要了,我老了不爱吃这口。”
少年听完蹲下来凑近婆婆说:“婆婆,这个月饼好吃,在香港,这个月饼还得排好几个小时才能买到。我今天在飞机上,所以前几天特意去排队买了好几盒月饼给我婆婆,她很喜欢吃。”他说得一口流利的粤式普通话。
婆婆听完开心地点点头说:“我吃吃。”少年微笑着把月饼放在婆婆的掌心。一个小小的月饼,承载着对婆婆的关爱,也承载了他对家人的思念。
后来我看见婆婆品尝月饼时,专注的表情,一口一口细嚼慢咽,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容。
从那以后我再听到粤语或是香港人讲普通话都不感觉别扭,反而越听越喜欢。有人说香港不待见大陆的人,其实我觉得这因人而异。无论哪里都又会有人排斥外地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代表一个民族或者国家。只有你善意地待人,你也会被这个世界友善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