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是岁月给成人的赠礼
裸辞,追梦,其实则是押一个我敢等,赌一个我可以,然后坚持,在2020选择了属于我的间隔年。这一年,每天睡自然醒,然后不用化妆,也不必纠结穿什么衣服,去开始我下意识想浪费时间的事:阅读,写东西,学习英语。
一、关于阅读
从小喜欢阅读是因为可以坐在爷爷身旁,他带着老花镜读报,而我捧着含有插图的书本,两个人可以一直待到奶奶把香喷喷的饭端上桌;长大后喜欢阅读,是传统而又浪漫的场景:一个温暖的午后,一间灵魂有香气的咖啡馆,坐在微光莹莹的沙发,聚精会神地看着印刷的纸质版。而间隔年正好赶上人类共同的新冠疫情,只好居家,然后应用现代科技产物了,最初是kindle,后来发现微信读书App是真的如掌上阅读,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而不受网络和灯光的影响,不仅免费,而且你可以同步去看好友都读了什么,可以在他的书架上发现更多好物。每次可以将段落感同身受的部分直接标注或者复制到笔记。累计的读书时长不是简单的把时间花在app上,而这份时间是有加速度的,可以经得起岁月的洗礼。
今天我得到了2020读书报告,不像那些大神一样每年有上百本的输入,但是相比往年,增加的不只是阅读量,还有对文本的筛选和读后的感悟。我们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被书本所塑造。这一年,读的最多的是成长类和人文类书籍,还有一些传记,接下来需要更多输入名作和外文原著。如同年终报告上摘自胡适《容忍与自由》的一句话“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二、关于写作
关于写作,我视毕淑敏为自己的Idol,读了她《旅行使我们谦虚》后就觉得这样的人生太赞了,游览世界,书写人文。然后搜索了关于她更多的信息,惊人的发现她过往和我竟然是相同的 background,于是读了她更多的作品,看了公开的演讲,了解了更多她背后的故事。弃医从文听上去多么帅气的字眼,但其背后不是拥有深厚的文学天赋,而是用生命在写作。上世纪在部队当卫生员的时候她甚至想从新疆的雪山纵身一跃,找到合适的点后又为了保全战友才选择暂时留下了自己的命,在后面的旅程看到了新的希望,然后有了接下来的一切。可以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坚持一下,再想想身边人,不要冲动,或许在寻找机会的过程中就会看到柳暗花明,所有这些过往,汇集起来成就了今天的她。
谈到我自己,本身也不是靠写作吃饭的人,更谈不上什么天赋,也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就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从学会写字以来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毕业后发现即使不做文学工作但是写文依然是一项必备技能。业余收藏好好多笔记本,为了省去搬家的麻烦和分享,于2018年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记录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后来无意间知道了简书,而且操作起来更方便,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今年有相当多的体验是通过键盘把文字留在了这个平台,而且遇见了心灵相通的读者,虽然没有经济价值,但是内心的丰盈和弹指一挥间的灵感是可见的。在自己写的同时也会去看别人分享的成品,也看了一些关于新媒体的畅销书,和很多爱写的人对于价值观的态度是一致的。比如Spenser曾说,你花两个小时看电影、看综艺、刷抖音,和花两个小时写一篇文章,结果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你在消费别人创造的产品,你是被接受、被喂养的姿态;而写作,是你在创造一个属于你自己的作品,你是创造者、供养者,写作是思想和灵魂的绽放,与前者完全不一样。消费本身不会带来高级的快乐,但创造可以。
这一年,洋洋洒洒写了近五万字,通过查阅阅读量,我发现好多人都是标题党。那些点击量高的无一不是题目很吸引人,但是留言分享依然是因为文字而产生的共鸣,引发人思考的还是内容。我不会为了迎合读者而去创作,坚持我手写我心,记录真实的成长,留下岁月静好。我也认同《爆款写作》一书的观点:写作并不简简单单是技巧本身,更涉及作者自身的价值观、阅历和对人的同理心。暑秋那段时间由于集中培训雅思所以没有落笔,这很不好,所以以后不管啥情况都会及时记录,闲有闲的感悟,忙有忙的不一样,但是不能空着,两篇间隔不可以太久,现在是基础扎根阶段,怎可以因为其他的事就停下呢?
三、学英语
毕业后对于英语来说就是等同于进入冬眠状态,从决定考研的那一刻起才慢慢苏醒,但是一直不温不火,所谓的学习也只是背单词,学习语法长难句,做中式思维的阅读题,写有模板句型的作文。但是哑巴学习塑造出来的依旧只是过线的成绩单,而不是应用外语语言去思考的人。因此,为了听说读写同步提升,我在暑期报了雅思班,和小伙伴一起开启了综合训练。这个过程前前后后几个月,对于语言的掌握来说远远不够,尽管12月去参加了考试,获得了属于我的成绩单,分数不高,但也说明我的问题和短板所在,今后会抓住这根线继续前行。
在英语这个过程中我还收获了一群小朋友,他们青涩的脸和课堂上稚嫩的提问我觉得特别可爱,经常会想我和他们一样大的时候跟个傻逼似的,不聪明还不勤奋。同时参加了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去了之后才发现他们是喜欢交流的老外,是英语本身就很好的外企工作者,每次面对面的沟通也是给了我很大的挑战。尤其第一次,我被点名去做presentation,说实话让干什么都不知道,糊里糊涂把跟话题相关内容吐出来,然后圆场的方式就是点名我们小组的外教David做补充。下来的那一刻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但是回家再看小伙伴发来的视频,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糟糕,更没想到的是全程足足有三分钟,而周围的人都在认真听,他们尊重我不是因为我的表达有多好,而是他们真的很优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成年人学习英语不是为了答卷子,而是为了多一种交流工具,多一种可能性。
当然也有小伙伴问我停下来吃什么喝什么?的确很现实,但是在消费水平相对低廉的老家这不是最担忧的。比起每天想着吃啥和怎么换着花样打扮自己更重要的是拥有心里的热爱,不管外界环境怎么样,心里依然会很平静,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守住心里燃起的火苗不放手,坚持自己,稳稳的处理事情,然后淡淡的生活。少一些纠葛,多一丝平静,添一份祥和,享一种岁月,这就是我的间隔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