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将不迎,应而不藏——谈谈《庄子》

日凿一窍,七日而死——徐子为乱谈《应帝王》(二)

2017-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徐子为
日凿一窍,七日而死——徐子为乱谈《应帝王》(二)

庄子竟然提前基督三四百年提出七天论,但这不是重点。——这注定是篇疯狂的文章。

南海的海委书记叫倏,北海的海委书记叫忽,还有一个中央书记名字叫馄饨。

倏和忽常去馄饨家做客、玩耍、侃大山,馄饨每次都热情的招待他们

,馄饨平常也很照顾倏,忽。

倏和忽十分珍视这份友谊。

“我们应该感恩、报答馄书记。”倏和忽心想。

如何报答馄书记呢?

倏和忽注意到馄饨没有眼耳口鼻…

这俩倒霉催的活宝异想天开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俩商量了一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他们想在馄饨薄薄的面皮上凿七窍(耳鼻口…)。

有了耳眼口鼻馄书记也可以像我们一样快乐的看美景,闻香味啦!

想想都可怕…人家只是个馄饨而已。

这一天,倏和忽又来看馄饨。

二话没说逮着馄饨就凿啊!

转眼就凿出了一窍。

馄饨身上第一窍汩汩的流出韭菜猪肉汤汁…

馄饨痛的无法开口,浑身瑟瑟颤抖。

倏和忽连续签到七天,天天凿,凿完就走。

第七天,馄饨终于死了。

故事结束,留下了一具惨死的馄饨尸体和两个善良杀人犯。

倏,忽迷茫而惆怅,并且痛彻心扉,后悔不及。

庄子用不到一百字,讲述了一个可爱馄饨的死,一则惨剧。

庄子制造此则惨剧现场包含丰富的矛盾,尖锐的目的。

这个惨剧是“朋友”作出的,虽然出发点是善良的,但这时“朋友”还是朋友吗?

这实际上是庄子给诸子百家不同程度的警告,对所有不顺其自然的人的警告。

这个惨剧的负责人是谁?——现实生活中有意于纵横捭阖的诸子百家!

儒家、墨家、法家…诸子百家除道家外无一不是现实意义的政治家、改革家…而且都怀揣伟大的“善意”

虽然庄子曾在《天下》中称赞墨子:"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但仅是才华而已。 墨家“非攻”反对兼并战争,逆历史潮流而动,幸好没有出现欧洲因为希特勒的失败,失去了最后一次统一的机会类似的惨剧。

儒家“仁政”为了生民百姓的安居乐业。

法家“法制”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庄子直接质问他们:“你们以为你们很善良?出发点很好?嗯?”

看来世界上善良的事很多,但都是正确的吗?

这是一次行为出发点和造成结果的报告。

这同时是整本《庄子》希望阐释的,我们继续探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