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诗如历史,历史如诗(青年时代)
杜甫快乐的童年生活很快就过了,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十八岁的他开始了漫游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漫长的出行之路不仅增长了他的阅历,而且为他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我们一起了解下青年时代杜甫的经历,以便更能理解诗的意境。
一、漫游江南,纵览江山风景。
在开元那个繁荣的年代,青年人一般都有豪迈的性情,都想为国为民做一些事情,他们出游结交名士,为走上仕途创造条件,杜甫也不例外,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十八岁的杜甫,离开家乡,走出书屋,开始漫游大江南北的生活。
杜甫的出游跟其他人还略有不同,开元时期的大唐,一个人要想走上仕途,需要通过科举考试,不仅要考试成绩好,而且需要名人和权贵的推荐,大多数人的出游多是结交权贵,而杜甫更侧重于发现生活的美和丰富阅历,出游期间创作了大量诗篇。
开元时期,繁荣昌盛的大唐风景如画,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大好河山让杜甫流连忘返,自杜甫十八岁起,他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漫游之路,他在江南漫游了五年左右的时间,在江南那段时间,他醉心于大唐的繁荣景象,曾在诗中《忆昔》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好一幅开元盛世的画面,粮食大丰收,粮仓充实,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治安良好,民风淳朴,文化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出行都不用选择吉日,每天都适合出行,如此盛世让人无限向往。
杜甫在江南参观了很多名胜古迹,寻找古代书中那些圣贤去过的地方,亲身体验书中讲述的故事,如“卧薪尝胆”的故事,拜访越王勾践的故居,如晋朝大才子谢灵运的故乡等,这种亲身体验为以后他能写出无数诗篇积累了素材,为成为一代诗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23岁的杜甫从江南回到故乡巩县,开始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杜甫自持才高,根本没有把科举考试当回事,觉得凭着自己的才华通过科举考试没有问题,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杜甫第一次参加科举落败了,一些没有他才华高的人都通过了,此时的他并不知道科举考试内在的潜规则(众多名相已不在,李林甫当宰相,政治开始腐化),考试成绩是一方面,权贵推荐又是一方面,两者结合才能顺利通过科举。
青年时期的杜甫藐视权贵,性情豪迈,对于结交权贵的事情不是很重视,没有权贵的推荐,即使才华横溢,想通过科举也是不容易的,但是他并不在意,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于是科举失败后,他又开始了漫游生活,这次去的是齐赵(今河北、山东、河南)。
二、漫游齐赵,创作壮丽诗篇。
一些人认为杜甫是一介文人,其实在开元年间,唐朝人大多能文善武,青年人骨子里有一种豪迈的性情,杜甫在漫游齐赵的时候,经常跟朋友一起在游猎,他在诗《壮游》中写道: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tū qiū)
青年时代的杜甫,不像中老年诗中那样“沉郁”,他活的潇洒自在,自由豪放,一副男儿英气的画面尽显眼前。此时的杜甫,有当官的父亲给他提供经济来源,无生存之忧,同时整个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国泰民安,种种因素导致了此时的人们追求一种高质量的精神生活。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杜甫终于登上了泰山之巅,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豪迈的心胸及远大的抱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写作功底,以物喻人,寄情于景,对仗工整,言简意赅。这首诗强烈抒发了杜甫的英雄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父亲和姑母相继病逝,悲痛无比。
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漫游十多年的杜甫回到家乡,因为他的父亲病逝了,他不得不停止漫游生活,去洛阳为父亲办理丧事。此时的杜甫悲痛万分,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纪念远祖和祖父的祭文,祭文如下:
圣人之后,世食旧德。降及武库,应乎虬精。恭闻渊深,罕得窥测,勇功是立,智名克彰。缮甲江陵,祲清东吴。邦于南土,建侯于荆。河水活活,选舟为梁。洪涛奔汜,未始腾毒。《春秋》主解,稿隶躬亲。(小子筑室首阳山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
杜甫怀念先祖的丰功伟绩,歌颂了他们的仁义,希望能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德才兼备。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一直疼爱杜甫的姑母相继病逝,杜甫伤心欲绝,亲自为姑母作墓志《唐故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其中提到:君子以为鲁义姑者,遇暴客于郊,抱其所携,弃其所抱,以割私爱,县君有焉。是以举兹一隅,昭彼百行,铭而不韵,盖情至无文。其词曰:呜呼,有唐义姑京兆杜氏之墓。
从小如慈母般疼爱他的姑母走了,可以想象当时杜甫的心情是多么悲痛,杜甫说他的姑母是“义姑”,姑母不但疼爱她,又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他的圣人之心都是在姑母的影响下才产生的,姑母在他心中比父亲和早逝的母亲还要重要。
四、喜娶爱妻,成家立业。
姑母去世悲痛之余,同年却有喜事降临,三十岁的杜甫结婚了,娶得是司农少卿(相对于农业部副部长)杨怡的女儿,可谓是门当户对,她是杜甫唯一的妻子,两人在之后的“安史之乱”中,同甘共苦,相伴一生,虽然杜甫没有为妻子立传,不能得知她的名字,但是杜甫的诗中多有描述她的形象,比如中年时期写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五、与杜甫同期大唐的发展经历。
1、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正是杜甫第一次科举失利的那一年,名相张九龄被罢相,“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继任丞相,牛仙客为兵部尚书,从此大唐的政治开始走向腐化的道路。
2、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杜甫二十八岁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幽会温泉宫,开始懈怠政事。
3、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杨玉环度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4、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正月,杜甫三十岁的时候,唐玄宗改国号为天宝,开元盛世结束,大唐国力达到鼎盛时期。
5、公元743年(天宝二年)正月,安禄山第一次入朝,唐朝的军政开始出现危机,重创唐朝的“安史之乱”即将到来。
杜甫的青年时代结束了,后半生伴随着“安史之乱”的到来,可谓命运多舛,下一篇继续讲述杜甫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