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每日家庭教育分享】——假期把孩子给老人带,孩子只玩游戏不
最近朋友们一些问题相信是大家常见的问题,我专门邀请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人格心理学的宋宣博士一起来回答大家的问题:
微博后台有位家长问: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也不爱说话,一到放假就把他送到老家去了。孩子在家各种看电视、玩手机,就说不想学习,也不想做作业,觉得好累,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宋老师讲了一个特别好的金句:简单的事情做多了,其他的事情都会变难。像看电视、玩手机这类简单的事情做多了,做作业、学习对孩子来说就变得很难。这确实是一个特别朴素,但是往往会被忽视的道理。关于孩子学习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本来就包含着很多的元素。所以很多问题,常常是严重了我们才发现,这时候就很容易感到挫败。其实很多工作是要做在前面的。
宋老师讲的几个关键点我给大家做下总结:
第一,隔代教养的问题。如果放假了,家长把孩子放到奶奶爷爷或姥姥姥爷那,其实是应该提前跟他们商量一个规则的。比如:我希望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多长,孩子每天学习的时间是多长,孩子每天出去玩的时间是多长……这些是家长需要提前跟老人打好招呼的,不要把孩子一放回去,就像撒鸭子一样彻底不管了。最后又怪老人,说老人没管孩子,把孩子不爱学习的责任全归结给老人。给孩子立规则是父母的责任。
第二,如果通过一个假期,我们家庭关系变得特别糟糕了,那事情就更难解决了。我们在假期里多了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按理来说关系应该更和谐了,但最后变得好像更不和谐了。这就需要大家去思考,怎么在假期里修复关系。我们一直在讲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
第三,家长认为孩子的性格需要变得外向一点。首先强调,内向不是有问题,外向也不是更好。我们只是希望孩子是愿意表达,愿意交流,也可以好好说话,善于沟通的,那我们需要具体化。例如:
(一),要尽可能多地与和他有一定关系的人接触。比如,这个孩子表达不好,你就给他创造多说话的条件。跟祖辈或者其他亲属打交道,这种过程本身是有利于孩子从单纯的核心家庭中脱离出来,能够去面对更多人群的一个特别便捷的条件。
(二),什么样的条件有利于孩子更加通畅的表达?是让他去做一些有规律的事。请祖辈带孩子,除了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就不能做一些别的事吗?比如,长辈去买菜是不是可以带着孩子?爷爷奶奶也有他们的社交圈,也可以带孩子一起去,可以进一步拓展孩子的视野。孩子在爷爷奶奶家还可以做一些家务活,这些事情跟表达甚至性格都有关系。
家长把孩子交给某个人去带,是让孩子能够体验到跟家庭环境不一样的一些新的挑战。在这种挑战之下,有利于他去做更多的事情(当然这些事情是我们要挑选的),它会改变这个孩子性格上的一些微小的要素,这些小改变积累多了之后就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性格上的改变。
当然,你把孩子交给第三方之后,作为父母需要每天跟孩子保持基本的沟通,问问今天爷爷奶奶带你去哪了?你今天做了什么样的事?我们既然希望孩子能够更好的表达、沟通,希望孩子能够把信息向外释放,那么,在这样一个基础的环境条件下,你要尽可能地让他去做这样的事情,最后他就会有一些改变。
总之,我们需要把孩子在假期的生活具体化。如果你想要改变他的某些事情,是需要去给他提供机会和环境的。我们要让孩子去做有规律的事情,要帮助他去改变情绪。对于把孩子放到老人那里带,我们作为家长的也需要去调整一些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