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自我体验
“语言是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由此看来,语言,是一种媒介,是连通我们内心、思维与外部世界的桥梁。然而,我们的内部世界丰富之极,虽然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同样丰富多彩,但能把内在的抽象和外在逐一对应并联系起来,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到语言更大的意义是用来交际,那么语言的出现一定是一种集体智慧。如果可以由我设想的话,语言最先出现在人类的最小单位里,供这个小群体里面的人互相理解对方并采取大家期待的行为。继而随着小群体的扩张,开始跟更多的人融合,最终成长更大集体的语言。(这部分应去查证)
有意思的是,心理本身是抽象的,而我们要在外部世界里找到能与之相互印证的事物,并让其他人理解,这对每一个个体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好在人类的群居动物。现在想想,开始理解为什么总是说但凡那些卓有成就的大家或思想家都是孤独的!而也正因为这样,很多时候我们都说语言是苍白的。是啊!每时每刻有如翻江倒海的思维活跃的大脑,如何用几个词,几句话来总结和概括呢?这个前提还是这个人本身语言表达素养高。看来老师提到的不要停留在语言上,不要只看对方说了什么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为人都是同一物种,成长的环境和基因本身虽然有很大差异,但这种差异在物种面前也微不足道。所以人之间的沟通总还容易。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更能到位的表达内在。所以茫茫人海中,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总是那样令人激动和欢喜,因为“不消说,他就懂了”,这又是何其幸运?
语言,既是表达及时的思想,那么随机性也很强。如果把这些诉诸文字无疑是在给那些纷乱排序,梳理,最终出来的东西自然更能清晰的让作者理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想怎么说。由此,写作的意义,这是其中之一吧。
对于体验这回事,看别人怎么说,永远没有自己真切感受到明了,真实。体验来的,更觉得是自己的娃,更觉得贴合。对于上述老师讲过或别人表述过的观点,如今自己重新梳理和整理过,更深以为然了!今天的字码的有点无次序,但在我心里,已经感到了收获和快乐,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