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运动场走来了陈家沟太极师傅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以太极为主题的幼儿园运动会,这在我们这个小城市还是第一次。
我是以家长的身份来参加运动会的,到了运动会场地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是听主持人介绍太极师傅是陈家沟的,就仔细打量这位老师,发现他跟想象中的模样有差距,比如没有那么老、缺了那么一点仙骨;跟电视中的模样也有差距,比如没有那么淡定,缺了那么一点清风。不过我想这位年轻的太极老师能走出山,传播太极的种子一定也觉得了不起,看着台下近千名的学员他应该觉得现在的自己活得不“油腻”。
在运动会上表演的太极节目让我格外兴奋。我看到运动场上有近万人汇聚在这里,近千人在同一指挥之下做着同一个动作,听着同一个召唤,步调一致,整齐划一,带队表演老师展示的力量和魅力让我觉得人类真是不可思议的群体。
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让我联想到曾经在历史的某个时刻,一个戴面具的原始人通过夸张的舞蹈,洪亮的声音,神秘的语言来祈祷下一场战争的胜利,一群原始人战战兢兢、似懂非懂的看着一切,僵硬的做着夸张的动作。原始人或许不相信个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但他相信一群人在神秘祭祀以后一定可以打败那个难缠的敌人。这份自信来源于众人的安全感。
文化的演进是漫长。运动会让我小小的穿越了一把,我看到小朋友们在运动会中不知不觉锻炼了团队意识和协同能力。每一个人都是运动会的一部分,每一个人的胜利都是整体的胜利,这感觉既真实又幸福。真实是因为自己身处文化的演进中,幸福是因为和亲人、和大多数人一起完成同一个目标的安全感。
人是社会性动物,很大一部分时间就是在解决各种关系。相信别人、相信希望是人前进的动力来源,没有不断的尝试和碰撞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小世界。
人是害怕恐惧的。比如说我们家晴宝宝现在很害怕吃药,个别时候还会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恐惧吃药,在准备吃药的时候已经控制不住情绪,导致整个吃药的过程都是在哭闹中完成的,但如果把吃药这件事交给老师,晴宝宝大部分时间都可以按量按时吃掉,为什么?因为在吃药跟老师之间相比,她更恐惧后者。
据说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中的占比很高,我也尝试尽可能的把孩子教育的更好,但小孩子还是缺乏自制力,幼儿园的小朋友真的需要老师的监管才能让他们看到界限。孩子拥有界限意识很重要,这个界限是规矩,也是关系,更是自律。
原先我以为只要陪孩子看看书、跑跑步、聊聊故事就会让她越来越好,也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些事花不了多少时间,现在来看这样的想法是错的。我只是从我的视角去看孩子,而没有从孩子的世界来看看她,孩子除了这些还有吃喝拉撒睡,每一样都需要时间,尤其是在她成长的路上绝不是我做个榜样她就会乖乖跟着来做这么简单的。
教育真是个软文化,它不可能直接绑在学校或是绑在教师身上,也不可能直接绑在家长身上,它是一个动态的航船,你不知道昨天宣传的教育方法是对还是错,也不知道今天冒出来的教育方法是对还是错,只有试过了才知道这个方法对自己的孩子管不管用。
以太极文化的方式注入运动会是一种尝试,以课外练习演讲、音乐的方式融入学习也是一种尝试,但这些能不能起到作用还得看孩子本身能接受多少。
有一回我外甥在背一首王翰的《凉州词》,原文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看他死记硬背,就想用自己的方法告诉他我的理解。
我说你可以试想一下,有个将军来到了凉州这个地方,有朋友为他接风,时间定在晚上,这个将军看到满桌子的葡萄和美酒,夜光都照在酒杯上,准备喝酒的时候有一位美女弹着琵琶催促他赶快喝,将军想如果他喝醉了你们这些君子可别笑啊,从古至今打仗的人有几个能活着回家啊。
这样子解释我一下就会背了,外甥还是有点没适应过来,不过已经比之前背的好了。教育的方法很重要,团队意识,分享责任,协同合作的理念是需要学校用心尝试的,家庭很难做到。
我上学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和机遇,只有慢慢通过后天的理解和实践才能获得,而现在人人都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他人服务创造价值成为很多创业者的动力,这样的动力也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了优质服务,特别是私立教育也在向大城市学习以便获得家长、学生的认可,以便于获得更好的口碑。这样的学习和尝试越多越好,教育的公平也因为更好的服务得到体现。
多元文化教育才是人生最终目的。同一个国家存在不同的宗教,同一个地方存在不同的生活方式,同一个学校存在不同肤色的人都是现实存在的,人因为文化的碰撞而得到边界的拓展,因为融合而得到技术的创新,因为颠覆而得到更人性化的服务。
世界是动态的,教育也是动态的,所以文化也是与时俱进的,作为家长我看着孩子在教育的路上尝鲜、进步、领悟,最后不断成长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的孩子才是家庭有未来,生活有希望。
可能这样的小变化只是别人的常态,这样的小领悟只是别人的不屑,那又怎么样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慢慢走总会赶上的。
文:慧眼识鱼
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