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步,陈仓无道——形容聊品牌(一)
过完了元旦,企业迎来了真正的年终。
无论企业大小,很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在元旦过后、春节之前会被摆上台面讨论一番,比如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或管理流程,以期待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支撑业务,当然也少不了品牌工作。
学习大企业?你可能错了!
大的企业,首先会研究(跨)行业标杆,提前准备分析材料;接着开大会,热烈讨论,部门间你来我往,博弈平衡,达成一致;再引入一些新的品牌理念或者是营销技术,并找到提出这些理念、技术的咨询公司、广告公司,购买服务;然后进入纷繁的协调、推动工作中;最后,这些工作很快变成了咨询/广告公司的案例,推广给更多企业。
事实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平台本身已经拥有足够的业务惯性;换言之,短期业绩(甚至于中期销量)并不会受品牌计划的影响;同时,大企业的品牌预算(相对)充足;绕点路,也有充足的油钱;即使南辕北辙,地球终归是圆的,也会回来的。
所以,大企业可以讲述宏大叙事、琢磨品牌SLOGAN、规划激活事件、创意表现形式,因为有钱有时间,也确实需要考虑长远。
可是成长型企业呢?每一年,都仿佛是生死之年,逆水行舟;每一个业务问题,都好似八百里加急军情,都可能是招致满盘皆输的那一招;所以,平日里没有时间,没有人力,更没有精力来考虑品牌问题。
可是,大企业展现在公众眼中的品牌工作示范,给很多成长型企业带来了困扰。
我们见过很多成长型企业,年终都会临渊羡鱼一番,花几天时间评价一下Apple的伟大、华为的雄壮、杜蕾斯的创意、百雀羚的爆点......,然后感慨一句:“我们还是踏实做业务吧!”,好像开展品牌工作就会变得爱慕虚荣,华而不实。
囊中羞涩,可能是个问题;不见兔子不撒鹰,也可能是个问题;但绝对不是放弃、忽略品牌工作的理由。那么,在这难得的的几十天里,成长型企业到底如何考虑和规划企业的品牌工作呢?
品牌工作对于成长型企业而言:不是充斥愿景、使命、价值观的品牌模型;不是字字珠玑、千推万敲的品牌SLOGAN;不是高、大、上的品牌活动;不是流传在朋友圈里的创意作品。
品牌工作对于成长型企业的本质是讲故事,做传播;应该需要明白三件事:
1、故事讲给谁听?目的何在?(受众与目标)
2、故事如何编写?怎样讲述?(内容与素材)
3、在哪里讲故事?谁来讲?(形式与渠道)
想清楚三件事之后,再看看品牌工作是不是华而不实,爱慕虚荣?
故事讲给谁听?目的何在?
今天的商业环境下,如果不过分放大企业的愿景(当然,如果非要说是为了民族腾飞、世界和平,也无话可说),稍微功利的看,绝大多数的成长型企业只有三类讲故事的受众:
一是客户/潜在客户,二是股东/投资人/政府,三是员工/合作伙伴。
面对这三类受众,结合现阶段的业务目标,首先要设定“现状”和“目标”。当然,如果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也可以只考虑一类受众。
现状:他们现在如何看待我们?目标:企业希望他们如何看待我们?
注意,“看待”是一个认知范畴的词语;不是签订合同、投资资助、拼命加班。认知的持续改变才会带来行动的培育酝酿。如果你幻想,开展品牌工作是一条陈仓之道,率二十亲兵,兵不血刃,一日千里,直捣黄龙;那多半在深度YY之中,可以先睡了。
现状的评估尽量客观、真实,不要自欺;目标的设定应该具体而有画面感,聚焦而有针对性;比如:
1、在酒店/旅游行业建立技术服务商(目标)的品牌形象,让客户相信我们具有系统规划和技术实施能力,而非简单的设备代理(现状)。
2、在股东/投资人群体建立业务转型带来良好预期(目标)的画面,让股东/投资人相信新业务样板工程结束,后续的行业复制会进入快速通道;而不是在低毛利的传统项目中挣扎(现状)。
3、在政府群体建立细分行业先行者(目标)的品牌形象,让政府看到细分行业的广阔空间,并相信我们是其中的隐形冠军;而不是竞争激烈的传统产业里的挣扎者(现状)。
基于现状、达成目标;想尽办法,去影响最在意的受众,让他对企业产生你所期望的信任(好感)。这其实就是成长型企业的品牌计划。
如果这是你想要的品牌工作目标,那么我们进入最费工夫的落地环节。
如何编写故事,讲述故事?为什么有的故事显得虚假?有的故事显得空洞?故事中如何体现出企业的业务优势、核心竞争力、发展空间、价值观、理想?逻辑上如何说服?论据上如何呈现?情感上如何共鸣?
我们下期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