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叫绝的心理学效应:自证预言—“一种可怕的力量”
2021.8.17读书笔记
前言
今日与大姑表姐一行人去言几又书店看书,今日笔记主题观点来自一本心理学的书 结合生活经验感触良多 故记录并分享下来:
读书时beside that place内容
1.概念:【来自百度百科】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种在心理学上常见的症状,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自证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
“a false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 evokesa new behavior which makes the original false conception come true(一个对情境的虚假的定义引起了一种新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让最初虚假的猜想成真了)。”
FOR EXAMPLE
例如若你自认不是读书的材料,那即使有时间也不会用来温习,因为你认为读了也不会懂,结果考试一塌糊涂,然后你对自己说:“果然我不是一个读书的材料!”这个概念放在管理学上就有这样的演绎:有人对你说你跟这个下属合不来,你就会不知不觉的专挑对方缺点来看:他眼细鼻扁头皮多,声大没准废话一箩筐,越看越不顺眼,结果大家因小事而反目,完全不能合作,预言便实现了。相反地,假如你相信下属是能干的,你自然会多给他机会去发挥,他犯错了你会包容,结果他亦不负你所望,成为一个出色能干的人。
2.原因
很多事情是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的,而“自证预言”这种强大的力量究其根本其实就是自我暗示—即使是一点很小的暗示,也会在行为上影响自己最终的结果。
一是期望影响了动机。如果你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前就预言事情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你对于做好这件事的动机就会降低,而动机的减少又自然会导致事情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从而预言成真。
二是期望影响了关注的焦点。如果你认为某人是个不好相处的人,那么你的关注点就常在他所表现出的不好相与的部分,愈发肯定了他是这样的人,最终影响你对他的态度和行为。而他对你这样态度同样的反馈就使得他真的成为了对你不友好的人。
3.意义
THE POSITIVE:作出积极的自证预言
EG:
心理学上曾经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罗森塔尔效应(1968)。在一项双盲实验(即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在一个试验中)中,罗森塔尔从一所小学的六个年级中各选了三个班,并向任课老师说根据自己对学生的测验,估计在这一学期里将会有一些人表现出较大的进步,同时他还通报了这些人的名字。8个月之后,他对这些学生再次加以测验,结果发现,被指名的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进步,老师对他们在品行方面也做了较好的评价。在对这个结果加以解释的时候,罗森塔尔借用了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的故事,指出:由于教师的期待不同,所以他们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式也不同,而学生在教师的期待下,也往往会顺着老师的期望发展。
这一实验也证实了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自证预言。
THE PASSIVE:作出消极的自证预言
比如 “总忍不住把事情往最坏的方面想”
“总觉得自己干某件事没有天赋或能力不足”
若有这些类似想法,虽然你减轻了对未知成败与否的焦虑和恐惧,有时还会减弱我们的心理落差;但这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还会导致不自信等一系列不好的结果。
这也警示我们要打破不好的“自证预言”,尽量避免麻痹自己,给自己贴负面标签;掉入自证预言的“陷阱”。而更重要的是要咬牙挑战那些你认为较困难 不可能的事,逐渐接受并调整新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在生活中迎头尝试新技能【比如剪辑、演讲、制作PPT这些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的技能沉下心来学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毕竟绝大多数事情只要沉下心来,也没有那么困难。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希望这个分享对大家有所启发。
—知乎/b站账号:Cosmic明镜止水 一个酷爱读书并专注于变优秀的00后学生党~
—————爱阅读的分割线—————
杂谈
计划有时间会读这本书。
计划在知乎严选订阅此书【大姑请我喝的星巴克溪芮白 味道浓郁】
听说大姑要开这样的书店,到时我一定要常去坐坐!
今天突然喜欢上了书店➕咖啡厅的氛围简言之就是也有开书店、开咖啡厅、养鸟的梦想,但我也只能想想了……
—明镜止水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