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
周一,都是会议,工作进行!
第二步。
找到认知升级的通路
正如昨日上文讲述的那样,知识储备,对于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从了解知识分类开始进行知识储备,直到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持续阅读,并且不断地运用写作来整理思维,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认知模型。
换言之,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积累不同的知识,并让这些知识深化、整合我们的思维,我们的认知能力才会得到提升。
那什么样的知识,才值得我们学习呢?
根据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在1996年的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将知识分为四大类:
第一,事实知识(know-what)
这种知识,可以通过观察、感知或数据呈现的知识。如中国有13亿人口;电脑是由CPU、内存、硬盘等硬件所组成;
第二,原理知识(know-why)
这种知识,主要是自然原理和法则方面的科学知识。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等等。
第三,技能知识(know-how)
这种知识,主要指的是我们通过不断锻炼而掌握有关技术的知识,或者做事的技术诀窍。如演讲口才,写作能力,美术设计等。
第四,人际知识(know-who)
就是懂得向何人,获得某种知识帮助的能力。例如你不会做饭,那么你就要懂得求助于厨师给你做饭吃;你不会销售,你就要懂得找到这方面的人,给你提供帮助。
这四种知识,都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思维模型,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
但如果对这四种知识进行细分,里面依然有很多不同的知识范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我们漫无目的去学习,什么都想学,就很容易患上“知识焦虑症”。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目的,针对性地储备知识。
正如“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赫伯特·斯宾塞对于知识价值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并不在于这个或那个知识,有没有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
也就是说,只要这个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比其他人更有价值,那么这个知识就具备“比较价值”,我们就可以去学习。
好像有些人觉得写作这种技能知识,学不学也没关系,反正又不去当作家。但对我来说,即便我也不想去当作者,但写作是一种体现出我个体价值的技能,那么我就愿意去学习和提高。
写作技能这些知识,对我而言就具备“比较价值”了。
但怎么学习呢?
1. 以兴趣为导向,以学以致用为学习的目的;
2. 带着问题去学习,注意辨别好知识和坏知识;
3. 懂得对知识进行分类整合,建立知识体系;
4. 理清知识的核心脉络,去掉繁琐,精简知识;
5. 把吸收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转述给他人;
6. 实践,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输出学到的知识。
有了这些之后,我们就能够储备到足够的知识,获得认知能力的提升。
掌握认知迭代的思维工具
想要快速提升我们的认知能力,除了常规性的知识积累,还需要掌握跟认知能力相关的各种思维工具。
所谓“思维工具”,指的就是我们储存在我们大脑当中,用来解决某些问题的思考框架和法则。
例如一些做决策和判断的思维工具,就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某些难题时,可以更快速地运用大脑中的框架,去解决它们。
而影响到我们进行认知判断的因素,大概有两个:
1. 直觉性思维;
2. 经验性思维;
想要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必须懂得“反直觉”和“反经验”,因为这两个因素,都会导致我们产生判断下偏差。
好比你觉得穷人一般都穿不起好衣服,而突然有一个穿着名牌西装的人跟你说是某某企业的老板,想想要跟你谈合作,你会不会就很容易相信呢?

认知能力强的人,就会刻意减少自己被直接和经验影响自己判断的机会。而其中一个帮助我们思考的思维工具,就是“交叉思维”。
所谓“交叉思维”,就是指突破思维的联想壁垒,用新的视角去看问题,主动将各种各样的概念进行随机组合,创新发现新的领域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想要提高这种思维,必须要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接触不同文化和学科。
拓展视野的好处,就是自己的“思维观”不会集中在一个地方,看问题就会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思考。
第二,采用不同视角和多重观点。
对于相同的事情,不同专业和领域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解。在同一件事上,产生不同的观点角度,这即是多重观点。
多种观点,有利于我们发现自己思维的盲区,同时会给予我们更多的启发。
第三,反转假设。
对习以为常的事情,用相反的角度进行探索分析,我们说不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可以看得出,这三种练习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联系性”。
无论是面对不同的事物,还是分析相同的事物,把已知的要素串联起来进行思考,就是“交叉思维”的运用。
学习成长
书籍阅读
20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