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习分享第487天 对自己要有觉察力,对来访者要有洞察力

2022-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把酒临风_6e5a

案例一

1.孩子依恋的发展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虽然早期依恋形成阶段有一些缺憾,但根据sfbt的人性观,一个人虽然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不必过于强调这一点。

2.做咨询时要注意辨别来访者类型:

例:我希望儿子能主动和我沟通——抱怨型。

先跟随后假设。

跟随:是什么让你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这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

假设:如果孩子能主动和你沟通,你会怎么回应?有什么样的表现?基于你对孩子的了解和相处经验,当你采用什么方式和孩子沟通时,孩子比较能和你多说一点点?你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尝试呢?有没有过比较好的时候?你有没有对孩子表达过这样的期待呢?如果有机会问孩子,他希望你以什么样的形式和他相处呢?

3.多问来访者:你怎么看?你有什么思考?不要着急预设。

4.来访者自己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什么状态?

案例二

1.他对出社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可能是得到认可。他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得到认可?

2.在家没意思,没人玩,觉得干农活丢人——有意思、有朋友、有尊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不想见人,又想出社会,那么他是不想见什么人呢?

3.逃避是他保护自己的一个方式,他有没有用过其他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4.老师不喜欢,看不到他的善良,除了善良他还有喜欢自己什么,如果老师知道了他的这些优点会怎么做?

5.不管是上大学还是提前进入社会,真正决定我们能否幸福生活的是什么?结合自己的经历,可否分享一下,是什么让你在没有学历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生活呢?

6.咨询师的反移情需要怎样处理?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反移情既是咨询师的一种移情反应,也是他们自已的一种阻抗,所以提倡要首先对咨询师进行分析。

现代精神分析则认为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通过反移情,咨询师可以觉察并理解来访者对自已的移情反应,以此来理解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要采取节制和中立的态度。如果咨询师对自己的内心冲突认识不清,则会妨碍咨询。

咨询师对自己要有觉察力,对来访者要有洞察力,看到自己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处理的,自身得到完善,面对来访者时才能让自己的东西出来更少,更放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