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翻译

如何开始读一本『干巴巴』的原版书?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LY加油站

1.

农历新年的时候,我参加了新生大学的『七天读本书』活动,为了督促大家,活动开始前要交50块钱,结果结束的时候,除了原来的50还多反了几毛。算了算平均年化收益吓了一跳,可是相当高啊……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开启了我的『精读原版书之路』

其实在此之前也读过一本原版书,是《老人与海》,当时采用的方法是,以阅读的流畅感和理解大意为主,遇到生词先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只要明白故事的基本走向,就不要停下来查字典(这是核心)。所以,读之前就严格规定了『固定几页才可以查一个单词』。

这样读完一本书之后的感觉是,没什么感觉。

并不是想说这个方法没有什么用,实际上,它的重点,恰恰是通过『海量』的阅读不停地拾取词汇,当你反复『遇到』某一个词,就会对它开始熟悉,更重要的是,它是出现在你读的故事中,而不是出现在词汇书里。

所以这个方法有两个重点:一是,最初选的阅读内容,一定是与自己水平相当,且有吸引力的(比如引人入胜的小说和故事);二是,大量的读,大量的读,大量的读。读得多了,词汇量自然越积累越大。

于是对我来说问题就来了,小说是很好,很多精彩的故事也很迷人,但我时间不够,而且有限的时间里,我有更多别的东西期待获取,这是读一本『有意思』的小说,暂时不能提供的

很多方法本身有用,但未必最适合自己。

2.

那什么是我找到的『最适合』的方法呢?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

究竟我们为什么要读一本书?

年初读书活动我选的是《Priciples》,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当时有点迷茫,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需要努力的方向也太多,对未来有点慌,当下也有点急。

到底应该怎么选择?到底要放弃什么要坚持什么?而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一定是有些深层的东西我还不知道,一定有些道理我还没想通。

所以,为了找到答案,我选择了这本书。

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读书,说到底是为了解决问题,自己不明白的,可能有人已经想明白了;自己经历的问题,或许别人早就经历过,所以,阅读,本质上来说,就是向聪明人学习。

而什么情况下学习效果最好呢?当你有亟待解决的问题时。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光看表面原因是无法支持我们长期持续做一件事的,即使做了,收获也不会如预期。只有自己真正想透了『那一点』,接下来才能挥杆击中那关键的一球。

与其花时间在『努力坚持』(听起来都很辛苦啊),不如换个方式,给这件事换个『目的』,一个『真正的目的』

3.

就是这样,一旦想明白了,剩下的就是翻开读。

过程大致如下:

遇到不会的单词就逐个查,

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就反复拆解,或者查语法书(推荐一本语法书《文法俱乐部》,我在上一篇写过『学后感』),

然后记笔记。

以上方法我在读《Principles》时都用了,因为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有用的信息,所以,真的是一字一句读完的。

(Tips:刚开始,可以借助一点外力『推』自己一把,比如打个卡压点钱~,让每天的阅读开始的更容易。不过实际上这都是锦上添花,真正起作用的,还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只有你足够渴望,你的动力才足够强。)

所以,找到那个自己心底深处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一点点小策略就足够上路了。

这过程虽然非常非常耗时,但最终的结果非常非常值得。

精读完第一本原版书的感受是:

完全占据了心理高地!

『啃』完这本书可不仅仅是让自己获得书中的知识,更重要是克服掉了那种畏难情绪,那些耗费掉的精力,最后好像都变成了自己的勇气。

而且,最终你会明白,书只是一个媒介,它是给人提供答案的,或者说提供一种寻找答案的思路。原版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换一种语言写的答案而已。你真正需要的是它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笑来老师具有『无论如何都能读完一本书』的本领,仔细想想,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心理预设,只要我认为我可以,我就可以。更何况这只是读书,又不是要解开世界难题。

我们开始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会不自觉的预设它的难度,而精读完第一本原版书,就是帮我们打破了惯有的预设,建立一个新的预设——无论如何,我都『可以』读原版书。

虽不至于精通这门语言,但我有读懂它的方法,我还有辅助工具。更何况,我要的不是『读原本书』这个目的,我真正想要的,是找到那个答案,然后吸收它,获得成长,这才是核心。

所谓的求知欲,其实真正求的是自己内心找不到的答案。

而面对一本书,最应该问的问题只有一个:

我有问题,你有答案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