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除了靠遗传,爸妈做到这4点帮孩子长高也很重要
前两天小编看到一个报道断骨增高失败导致终身残疾的新闻,从字面上理解“断骨增高”就觉得恐怖。
想象一下把人的骨头锯断后通过人为来拉长,为了这增高几厘米,却要承担着稍有不慎就可能致残的严重后果,真的太不值了。
图片来源@新浪新闻截图不得不说,除了颜值,身高也是很多人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事情。
有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身高不满意,于是就特别注意孩子的身高,就指望着孩子可以弯道超车!
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长高可谓是煞费苦心,看着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稍微矮一点,内心就焦虑得不行。
图片来源:网络可不是嘛,一个暑假不见,孩子的同学好像又长高不少了。自己孩子却不见长个,这可怎么办呢?
身高的决定因素
常言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这身高却刚好相反,孩子的身高约70%遗传自父母,剩下30%的努力空间。
因此,既然还有三分可打拼的机会,身高不理想的爸妈也千万别放弃让娃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剩下的这30%的机会无非就是从后天条件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来实现长得更高的可能了。
图片来源:网络抓好两个黄金期
在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长黄金期,分别是3岁前和青春期。
在宝宝出生第一年,宝宝身高增长可以达到20cm左右。
1~2岁时,身高可以增长15cm左右。
2岁过后,宝宝增长速度下降,处于相对缓慢的增长速度。
3岁后,孩子每年能长高5-7厘米。
青春期开始进入第二轮快速生长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在9~11岁,而男孩在11~13岁开始。青春期的孩子平均可以每年增长7~10厘米。
因此,想要宝宝长得更高,爸爸妈妈们可以抓住这两个生长黄金期,从而帮助宝宝“逆袭”。
图片来源:网络长高的绊脚石
饮食、睡眠、运动和心理健康状态这4个方面,均会对孩子身高有影响。
均衡饮食
俗话说:吃得多不如吃得巧。
白白胖胖可不一定充满希望,饮食最讲究的是营养均衡。
图片来源:Pexels在饮食上不仅要保证孩子吃得饱,更要搭配荤素搭配得当,饮食规律,营养均衡。不要太过迷信各种可以增高的营养品和保健品,过度进补和肥胖对长高可没什么好处,搞不好揠苗助长。
图片来源:Pexels像很多家长疯狂迷信的多补钙长高,钙的确很重要,但盲目补钙,过量的钙对身体来说只能是负担。就好比人讲究德智体美样样发展,这补充营养同样也不能太偏心了。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游泳、各种球类运动等等。
通过运动不仅有改善睡眠质量、增进食欲等好处,还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所以每天至少让孩子保持1个小时的运动量是很有必要的。
图片来源:Pexels
充足睡眠
我们知道,生长发育主要是靠生长激素。当人体处于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的分泌到达高峰。
因此,只有让孩子保持充足的睡眠时,才能为生长激素分泌提供充足的前提条件。这就好比,土壤肥沃了,种子才更更好地发芽长大。
图片来源:Pexels新生儿每天 14~20 小时,1~3 岁为 12~14 小时,4~6 岁需要 11~12 小时的睡眠就足够了。7~13岁为10~11个小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每天睡眠时长为9小时。
心理健康
除了吃得好、睡得好和玩得好,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对身体发育也有影响。
如果孩子经常处于过于紧张、焦虑等心理压力之下,对孩子饮食、睡眠状况等等都有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进而影响到生长发育情况。
图片来源:Pexels
儿童身高对比
对于宝宝的身高对比,不能仅凭随便将宝宝和一个同龄孩子对比就得出高矮的结论。
只有将宝宝和同一种族、相同年纪和性别的大多数正常孩子来做对比,那么比较才有参考性。
看了这么多,那么怎么知道自己宝宝的身高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内呢?可以由卫生部制定的《中国 7 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参考参考哦。
表格中SD 是标准差,宝宝身高在 -2SD 和 +2SD 之间,都属于正常。
如果身高小于 -2SD,表示宝宝身材矮小;如果身高大于+2SD,说明宝宝比大多数同龄人个子高。
表格数据仅供参考,家长可根据宝宝实际情况看宝宝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不管是过高还是过矮都需要警惕,最好请专业医生判断,别自己妄自下结论,更不能采用“再看看”的消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