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大便 转载
上帝与大便 转载
全文1400字,阅读时常3分钟
若你没有读过多少书,还是在校生,我建议等毕业再读昆德拉,因为一旦接受了昆德拉的观念,整个人容易生出一丝刻薄。
读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诚如豆瓣短评所说:
想读米兰·昆德拉的人请慎重因为这意味着要和一个原本顺理成章一切自洽毫无罅隙的世界彻底告别。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而且对我来说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还没来得及思考这样值不值得幸不幸福,就被占领了。
这本小说里,昆德拉对各种政治体制描写相当深刻,深刻到我不敢讲太多。
罪恶的制度并非由罪人建立,而恰恰由那些确立已经找到了通往天堂的唯一道路的积极分子所建立。他们大无畏地捍卫这条道路,并因此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但若干时间以后,事情变得无比清晰明了,原来天堂并不存在,而那些积极分子也就成了杀人凶手。
但是政治仅仅作为本书的一个分支,“媚俗”则贯穿本书乃至昆德拉的所有小说,它的影响足以改变读者的观念。
上帝拉屎吗?
在书中,“人按照上帝的形象被创造”这一说法,昆德拉觉得荒谬。
为什么呢?
倘若肉体凡胎按照上帝形象所造,既然我们有肛门,用来排泄,那么上帝是否也有肛门,也要排泄,也要拉屎呢?
听上去我在亵渎神明,光辉圣洁全知全能的上帝啊,怎么能有肛门拉大便呢?
于是基督教徒们闭口不谈,你只要相信这个完美无缺的神,就能获得信仰。
然而一想到大便,神圣全无,顿时叫人恶心。
由此引出了“媚俗”的概念:
因此,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把粪便被否定、每个人都视粪便为不存在的世界称为美学的理想,这一美学理想被成之为kitsch。
kitsch是个德语词,产生于伤感的十九世纪中期,随后传到各种语言中。但是该词的频繁使用已经抹去了它原来的形而上学的价值,也就是说:就其根本而言,媚俗是对粪便的绝对否定;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引申意义讲,媚俗是把人类生存中根本不予接受的一切都排除在视野之外。
kitsch除了翻译为媚俗,通常也叫“刻奇”,避免昆德拉所讲的媚俗和中文字面意思产生混淆。
用梁文道的话,媚俗是“全面肯定某一价值、某一个观念、某一个政治立场,就意味着你不能够接受许多不和谐的东西”。
书中也写道:
在媚俗的王国,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
媚俗让人接连产生两滴感动的泪滴,第一滴眼泪说:瞧着草坪上奔跑的孩子们,真美啊!
第二滴眼泪说: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跟全人类一起被感动,真美啊!
只有第二滴眼泪才使媚俗称其为媚俗。
书中还说:
没有人比政治家更深谙这一点。
只要附近有一架照相机,一见到孩子,他们就会跑过去把他抱在怀中,亲他的脸蛋儿。
媚俗,就是所有政治家,所有政治运动的美学理想。
人类无可逃脱的需要媚俗
在一种多样化、兼容并包的环境里,多少还可以摆脱媚俗的专横。
每个人可以维护自己的个性,艺术家可以放飞自我,创造不同凡响的作品。
但是在一个非此即彼的环境中,任何个人主义的表现、任何怀疑、任何嘲讽,甚至那些不遵从规则、打破传统的“异类”,都是有损媚俗行为。
“媚俗,是一种集体情感,是一种集体地、毫无疑问地对某些东西的肯定。”
所以,上至感动xx下至《我是歌手》观众感动的泪水,唤醒集体跟着感动,以至于昆德拉说“人类的博爱都只能是建立在媚俗的基础之上。”
这本书之所以经典,远不止媚俗,还有“眩晕感”,一种让人头晕眼花的感觉,一种无法遏止的堕落的欲望。
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