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过怎样的一生?(6-10岁)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6-10岁)
6岁:你学会了在早晨7点起床。现在你要上学了......
这让我想起我的小时候。6岁,刚上幼儿园。遇到一个已经不再年轻、感觉快要退休的老师——施老师。印象里,每次和小伙伴们做游戏,尤其是那种双人游戏或者双数游戏,我都会落单。然后,施老师就会轻轻牵起我的小手,和我结伴。施老师个子不高,笑起来特别和蔼,我很喜欢她。记忆最深刻的是她在操场教我们学跳《采茶舞》,其中有几个动作到现在我都记得。当时,人手一个红色的塑料一篮子(类似于现在摘草莓用的塑料篮),那可是我的启蒙舞蹈。多年后,当年教我们的施老师成为了云林寺的俗家弟子,穿上僧衣,吃斋念佛,也是另一种人生修行。我们终其一生,要学的东西很多,修心是其中关键的一项。
6-1/4岁:在学校里,你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
从学拼音到英文字母,从学阿拉伯数字到计算逻辑,从学古诗词到阅读理解,再到后来的文三科理三科。十二年两耳不闻窗外事,寒窗苦读,等大学毕业前夕才发现摆在眼前的难题: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定位是什么?目标设定、行动计划和求职规划又是什么?等到全力以赴找到一份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工作,然后就感觉陷入了一种“轮回”而无法自拔。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学校老师教的是知识和文化,关于生活的智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得靠自己慢慢摸索和领悟。
7岁:你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你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
好奇心是什么?“好奇心”是指对某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注意和探究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在面对新奇或未知事物时的探索欲望。小时候为了观察小蚂蚁或者毛毛虫可以在路边蹲守大半天。长大后,我们还能保有那份对未知的探索热情吗?月季的花柄上有很多小刺;枫树的种子像一对对小翅膀;半枝莲的汁水可以治脸上的痘痘。除了好奇心,你还有人生欲望吗?你的人生梦想清单是什么呢?人生目标的重点是乐趣、冒险及终极的满足感。
①某次旅行,想去什么地方?
②见某个人
③你小时候最美好的愿望是什么?
7-1/4岁:可你也学会了发呆。
发呆,是我长大后比较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发呆时,整个人都是放空的,正因为空,才能慢慢地满。下雨天,听着外面的落雨声,坐在窗台边的书桌前,泡一杯香醇的咖啡,在台灯下安静地看一会儿或者写一会儿字,感觉整个世界都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超级享受。雨点落在草地上,滋润进心底里,多么纯净。然后,等一个天晴,然后,等一个人。
8岁:你变得越来越自信。
但丁说:“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自负让人得意忘形容易招致失败,自卑让人无论做什么都畏手畏脚,而自信,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他的“定海神针”,有了它,无论何时身处何地面对何种困顿都能一一化解。小时候,怕黑、怕高、怕孤单;长大后,觉得黑暗给了我寻找光明的勇气,而站在高处可以一览众山小。听过蒋勋的《孤独六讲》,才渐渐明白: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生而为人,就注定了这份永生的孤独。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一群句方式存在,虽然身边有很多人或事物,但终其一生,都以内在孤独的状态活着,每时每刻都孤独着。
8-1/2岁:你不再盲目地相信一切。
小时候相信教条,相信所谓的金科玉律,把老师的话当成是“圣旨”。长大后,还是听爸爸妈妈的话,觉得他们说的做的都是为自己好。直到自己当了家长 ,才慢慢领悟:原来过去那些年的相信,很多时候蒙上了“盲目”的灰,迷蒙了双眼,看不清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动机。所以,当你看不清的时候,请闭上双眼,用心听,诚实的心会给你想要的答案。就像范逸臣那首《用心听》里面唱的那样:
我该怎么爱你 我沉默且小心翼翼
只希望你能倾听
感觉我温柔又不掩饰的心
9岁:美国、意大利、柏林、胡腾菲尔德、地中海、斯莫蒂诺西岛、威廉王岛、古恩古帕斯、延塔杰尔、因戈尔施塔特、北极。世界何其之大。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世界很大,人类很渺小。那就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宇宙吧!迷人的风景、动人的故事、懂你的那个人,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寻找。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当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那个独一无二的你,让人着迷。李白《乐府·将进酒》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请问,你有好好想过,你的用武之地在哪里吗?
10岁:你还了解到有一个被人类生造出来的地方,叫奥斯维辛集中营。
查了历史资料才发现,那是一段惨绝人寰的“种族灭绝”历史事件,直面人性的阴暗。然而,不管是哪个时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类赖以生存的法则就是丛林法则。被洗脑也好,不被洗脑也罢,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或者时代背景下,想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