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的贞妃一一董鄂妃的堂妹,大清朝最后一位殉葬妃子
尤小刚导演的《孝庄密史》中,董鄂氏是顺治皇帝的真爱,他们有始无终的爱情让观众唏嘘感慨。
在历史上,顺治皇帝的确最爱董鄂妃,但他的后宫里有两个姓董鄂氏的女子,她们同属满州正白旗的旗女,两家属于直系亲属。
董鄂妃原来是有丈夫的女人,因为顺治皇帝的喜爱,在丈夫去世不到一年便进了宫,从此以后集三千宠爱于一身。
一个结过婚的女人居然成了皇帝的专宠,后宫嫔妃纷纷表示不满,孝庄太后也对儿子的做法大为恼火。
可以说,董鄂妃在后宫里如履薄冰,除了皇上之外,身边再也没有一个贴心的人。
后宫险恶,人尽皆知,董鄂妃为了自保,向皇上推荐了自己的堂妹,希望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顺治皇帝心领神会,同意让小董鄂氏入宫。
小董鄂氏的父亲是满清一等阿达哈哈番巴度,她具体什么时候入宫的,史料上并没有任何的记载。
虽然小董鄂氏有个得宠的堂姐,但她在顺治皇帝的眼里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
大清朝的后妃大概有以下几个等级,最大的当然是皇后,接下来是皇贵妃、妃、福晋、小福晋,格格。
董鄂妃入宫不久就被册封为皇贵妃,并且享有统慑后宫的权力,而小董鄂妃的地位只相当于小福晋,连贞妃这个名号都是在死后追封的。
顺治皇帝几乎每天都与董鄂妃在一起,贞妃只好默默地待在一旁看着他们恩爱缠绵。
其实从刚入宫的时候起,贞妃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了,她生性恬淡,不争不抢,日子过得倒也舒心。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不幸病逝,年仅22岁。
董鄂妃的死让顺治皇帝悲痛欲绝,不仅追封其为皇后,还破格安葬了她。
公元1661年,新年刚过,顺治皇帝突然驾崩,这离董鄂妃去世仅过去了一年。
根据史料记载,顺治皇帝在弥留之际,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熙为他撰写了遗诏。
王熙奉旨撰写了顺治皇帝的遗诏,但其内容却让人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议。
在遗诏中,顺治皇帝提到了董鄂妃对孝庄太后极尽孝道,平时尽心辅助皇帝,但是,他也责备自己太感情用事,在董鄂妃身上投入过多,实在不应该。
这份遗诏真的是顺治皇帝口述的吗?他生前对董鄂妃的深情众所周知,难道会在临死前改变心意,责怪自己用情太深吗?
很显然,这份遗诏存在着很大的水分,但可惜有关遗诏的原镐被烧毁了,而撰写皇帝遗诏的当事人王熙也三缄其口,不肯留下任何文字记录。
事情的真相已经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就在顺治皇帝去世的同一天,贞妃主动提出为皇上殉葬,她的要求立即获得了孝庄太后的支持。
此时的贞妃只有20岁,她为何会结束自己的生活,是自觉自愿还是另有隐情?
后世对贞妃殉葬一事有所猜测,其中主流观点认为她的殉死与董鄂妃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孝庄太后非常讨厌董鄂妃,因为这个女人夺走了蒙古后妃的恩宠,损害了大清朝与蒙古的关系,再加上顺治皇帝的早逝多少与她有关,于是新帐老帐一起算,董鄂氏家族成为了皇室的千古罪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基于这个原因,贞妃站了出来,牺牲了自己,挽救了董鄂氏家族。
生命之花还未盛开,便已凋谢,贞妃泪眼婆娑,对镜梳妆。
时辰到了,太监冲进后宫,还未打扮好的贞妃站在小板凳上,将三尺白陵套上了脖子。
猛地一下,太监抽走了小板凳,贞妃挣扎了几下,便没有了动静。
贞妃是大清朝最后一个殉葬的嫔妃,她的举动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誉,康熙皇帝还向礼部发了一道谕旨——
“皇考大行皇帝御宇时。妃董鄂氏、赋性温良。恪共内职。当皇考上宾之日,感恩遇之素深、克尽哀痛,遂尔薨逝。芳烈难泯。典礼宜崇。特进名封,以昭淑德。追封为贞妃。所有应行礼仪、尔部察例具奏。”
贞妃殉葬后,碍于身份的原因,她没有被葬于皇陵,而且暂时安葬在黄花山下,一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迁葬至孝东陵。
回想贞妃的一生,从入宫开始她就独守空房,既没有得到皇上的垂爱,也没有享受过堂姐的荣耀,她犹如一个隐形人,生也寂寞,死亦悲凉。
不知道贞妃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埋怨过自己的堂姐,如果当初不是堂姐的引见,她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