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哲思

从《大明风华》看朱祁镇成长之路遇到的坑

2020-01-21  本文已影响0人  筱瑶123

热播剧《大明风华》低走高开,后面的剧情紧凑精彩,大家都为大明朝捏了一把汗,都为王振这个奸诈之徒痛骂不已,都为朱祁镇皇帝深深痛惜,恨铁不成钢,手握一手超豪华的牌,却差点命丧黄泉,虽然这不是最终结局,但为何会导致这样的局面呢?这还得从朱祁镇皇帝的幼年说起。

明宣宗驾崩后,朱祁镇继位,三杨辅政,孙太后暂管朝政。单亲家庭的孩子,幼年朱祁镇被捧到高位,除了孙太后,所有人(包括太皇太后,朱祁镇的奶奶)都捧着他,哄着他,这不就是现在的捧杀吗?现在的孩子打不得、说不得,说的严厉了,有的孩子竟然会跳楼,心理之脆弱,难道不是捧杀负有最大的罪过吗?朱祁镇成长在单亲家庭,家里有妈妈和奶奶,他的教育问题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

一、教育理念不一致

婆媳育儿理念冲突。朱瞻基受到委屈就跑到太皇太后那里寻求安慰,太皇太后就说:“你娘坏,回头我去打她。”随后边吃东西边玩狗。孙若微对太皇太后说:“不要总惯着他。”太皇太后说:“他杀人了还是放火了?”孙若微解释道:“子不教父之过。先帝走得早我得管教他。”太皇太后反驳道:“先帝就是我一手带大的,很差吗?”这样的话有没有有点耳熟,婆媳有育儿分歧时就会说“他爸爸就是怎样怎样的,这不也挺好吗?”我来分析一下,明宣宗那时候有爷爷和爸爸的教导和保护,第一次出征也是跟在爷爷身边,从小生活在争斗的环境中,再说他爷爷和爸爸都是人中佼佼者,在明宣宗的成长教育中起到关键重要的作用,他的综合素养能低吗?而朱祁镇自幼亡父,母代父责,真是又当娘来又当爹,自小是家里实实在在的小皇帝呀。这样前面管教后面拆台,不遗余力捧杀的关系,对他今后的土木堡被俘埋下一大伏笔。由于朱祁镇极想证明自己,太皇太后又想给弟弟报仇,他们两个一起算计孙若微,其实最终是算计了朱祁镇自己,算计了大明朝的能臣将士,算计了大明朝的根基,合作成功,开始北伐。

教育理念应一致,不要让孩子钻了大人的空子。

二、孙若微的教育问题

首先,幼年朱祁镇虽然继位成为了皇帝,但他依然是个孩子,就是在今天来看他也是个孩子。当朱祁镇睡不着时,想要娘亲陪着,此时孙若微给朱祁镇讲了为君的规矩和道理,讲的都对,但是她忽略了和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朱祁镇是皇帝,但也是她的孩子,而不是把对孩子的照顾完全交给太监宫女。她们之间的关系从这里就开始了转变,之前朱祁镇还和孙若微很亲近,但之后他只能亲近身边的太监(为今后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

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其次,大明朝家大业大,明宣宗把这么大的家业托付给孙若微,孙若微掌管朝政,着实不易,却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虽然给朱祁镇找了最好的老师——杨士奇,但没有伴读,也就是童年时期没有优秀的同伴,没有好的学习氛围,也就影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杨士奇给朱祁镇上课时,按孙若微的话说就是屁股上长牙,坐不住。剧中,孙若微口口声声说要给朱祁镇立规矩,这无疑是失败。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在朝堂之上,还嬉皮打闹,如此庄重严肃的地方,这可是国家政治中心枢纽,在商议国家大事时,他在那里和太监打打闹闹。现在的三岁小儿都尚可知道去图书馆、书店或餐厅等公共场所不可大声喧哗打闹,更何况他是一国之君。古时有孟母三迁,只为孟子选一个好的成长学习的环境,而一国之君却只和太监玩闹,这也为他和太监王振铺垫了深厚的友谊。其实就是谁陪伴时间最长,感情最深。而王振却是一个品行不端之人,自私,滥用职权,贪污受贿,好大喜功,为人恶毒,实乃国家蛀虫。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些文武大臣哪个不是寒窗苦读,苦练武艺,才能有所建树与成就。而朱祁镇课上不认真学习,课下就喜欢和太监们玩耍,文不成武不就,这又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给孩子从小立好规矩,严宽有度有监管。

孙若微的爱太沉重(简单粗暴)。幼年时,朱祁镇和弟弟朱祁钰打架,孙若微赶到后不分青红皂白,打了朱祁镇一巴掌。而且还是守着众人的面,身心受到打击。到了青年时代,朱祁镇身边的太监王振贪污受贿,孙若微不顾朱祁镇的颜面,守着太监宫女们就要惩处朱祁镇的太监。要明确,朱祁镇是她的儿子,是皇帝,也是处于叛逆期,事前为什么不先和儿子说说他的太监的问题严重恶劣性,问问他该如何处理,如此是为了让他知道如何处理事情,明辨是非。朱祁镇气急败坏跳上床,孙若微让他下来,朱祁镇反问“你凭什么?”孙若微说:“你对得起先帝吗,对得起我吗?”最后只有无奈的说:“你太不听话了。”这样的情景是不是有点眼熟,孩子不听话时,有的家长就会说“你对得起我吗?”这样的诛心之语,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

父母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以同理心与孩子相处。


孙若微未能阻止朱祁镇北伐而深深自责,她太了解自己的儿子了,文不成武不就,明明自己能力不足,却自以为是,自大的不得了,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孩子。不熟读兵法,骑马射箭样样不行,最该学习的时候,却只和太监逮知了,捅马蜂,还有恶作剧。不知自己几斤几两重就敢去北伐,谁给他的勇气,明显不是梁静茹,而是王振。如果朱祁镇对自己有足够的认知,有帝王该有的文武才能,又怎能会被王振蒙蔽,又怎会是非不分,又怎会葬送如此多文臣武将的生命,真是天下第一败家子儿。

孩子该学习时就不要葬送大好光阴,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方向。

就现在来说孩子的教育,父母应尽量亲力亲为,尽管有的父母可能会很忙,但也尽量多的陪伴和管教孩子。不要把自己的繁忙当成甩掌柜的借口。当下社会的情况,父母不得不成为双职工,所以孩子不得不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有的父母也就成为周末父母,隔辈教育很难避免对孩子的溺爱的问题。这也不能全是祖辈的问题,由于他们的脑部机能都已衰老,很难继续学习,与时俱进,这也就是老人都比较固执的原因。

无论父母工作忙与否,重视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从朱祁镇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主要得到以下几个启示:

1.孩子幼年时必须适当立规矩,全家统一教育思想。

2.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无论孩子多大,管教孩子时要照顾孩子的自尊心,而不是不分场合训斥孩子。

4.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也是孩子的天性,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在努力学习生存的技能。你给他一堆泥土,他便会以泥土为伴,你给他一本绘本,他便以绘本为伴。了解孩子,充实孩子的成长空间。

5.给孩子立好规矩,严宽有度。孩子犯错惩戒时,也别忘了与孩子的情感联结,不要因为管教而把孩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6.父母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紧,以同理心与孩子相处。

7.孩子该学习的时候不要葬送大好光阴,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方向。

8.无论父母工作忙与否,重视孩子的高质量陪伴。

9.引导孩子选择品行端正的朋友,明辨是非。

10.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