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五行山”
《西游记》中,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号称齐天大圣,且有大闹天宫的本事,可还是被压在了五行山下,受了五百年的苦。其实我们每个人,无论我们感到自己有多厉害,都逃不出被压在人生“五行山”下受苦的命运。
“五行山”是从哪里来的呢?来自人内心的妄想、分别和执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我是什么?第二,世界是什么?第三,人生价值是什么?分别形成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一,由于妄想有我存在,于是产生我是什么的疑问。从而在迷惑中分别出身体和心灵。当认为身体是我时,就执着于锻炼和使用身体,并以体力为资本而活着。当认为心灵是我时,就执着于锻炼和使用心智,并以智力为资本而活着。形成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第二,由于妄想世界的存在,于是产生世界是什么的疑问。当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能够从中找到快乐时,就会积极的进取。当认为世界充满痛苦无奈时,并对生活感到失望和绝望,就会消极避世。形成两种不同的世界观。
第三,由于妄想大众的存在,于是产生人生价值的疑问。
第一个妄想分别就是
最原始的一对分别就是物质和意识,或表达为存在和思维。人在观察物质(或存在)世界时,从内向外又关注到了内在的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世界,并坚固地认为内在的身体就是自我,于是执着于锻炼和使用这个身体去活着,并把外在的物质(或存在)的世界看成改造和占有的对象。人在关注到意识(或思维)世界时,就会坚固地认为意识(或思维)是自我至关重要的内在所属,于是执着于锻炼和使用自我意识(或思维)能力去活着,并把见多识广和深谋远虑作为自我存在的努力方向。凡人在分别物质和意识(存在和思维)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身心内外的感觉,并在这种感觉中乐此不疲。
人在坚固地执着物质的身体为自我的同时,就会发现世界上还存在着和自我同样的他(她)人。进而产生第二个重要的分别,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有我)和以他(她)人为中心(无我)。当认为以自我为中心活着更有利时,就会突显自我,变得自主和灵活;当认为以别人为中心活着更有利时,就会突显别人,变得依赖和笨拙。
凡人在分别出身心内外,有我和无我的双边妄想以后,必定会选择单边而执着,形成所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积极努力地践行这些执着出来的观念。因为这些观念在本质上只是本性中的妄想而已 ,虚幻不实。但凡人执着为真,坚信不已,所以必然导致挫折和烦恼,苦厄不断。在各种现实的惩罚之下,人逐渐由充满人生自信而变得丧失信心,由充满希望而变得失望,由执着于积极进取而变成执着于消极无为。当人积极进取的时候就充满生命活力,当消极失望到绝望的时候就面临生命死亡。
综上所述,凡人从生到死所有心态,不外乎在五个方面:一是执着物质(存在)中身体为我而活着,二是执着物质(存在)中的身外之物而活着,三是执着意识(思维)这个身内之物而活着,四是执着于以他人为中心(无我)而活着,五是执着于消极无为而活着。这五个方面的执着心态,就是性格的五大要素,简称性理五行,用五个代号表示就是木性、火性、金性、土性和水性。
每个人都具有五行性格,但各有所偏重。人偏于哪一行,就一定受哪一行的害,最终也死在哪一行上。所以五行性格是压在生命之上的“五行山”,让人受苦受难。人要搬开它,必须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行。如何跳出五行呢?方法很简单,就是要当“孙悟空”,在现实生活中于一切不分别和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地活着。因为五行性格就是从分别和执着中来的,本来就是妄想,何必当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