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往,思考人生
文/无语
人到中年,总会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东西,不管是美好的还是艰辛的,都包含了自己人生中独有的味道。
胡适在中年时,曾感觉中国缺乏传记文学,于是在他人的感召下写出了《四十自述》。一部自传不仅见证了一个人的成长,还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回忆过往,思考人生胡适生于1891年12月17日,原名嗣糜,学名洪驿,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了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
1917年夏,他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了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五四运动后,胡适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因为他在美国待过很长时间,信的是民主自由。他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端,提倡改良主义,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
他开始积极办刊办报,用报刊杂志来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得到了民国政府的重视。1938年到1942年间,他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46年到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解放后,他去了台湾,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尝试集》、《白话文学史》和《胡适文存》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论证”的治学方法。
在《四十自述》这本书中,胡适将自己的前四十年分为三个阶段:留学以前,留学7年,归国之后。他认为名人写自传很有必要,曾说:“我们赤裸裸地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为史家做材料,为文学开生路。”
胡适的自传是从母亲定亲开始的。他最初的字也是母亲教给他的。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尊重父亲,对他的学习很是重视。
每一个人的成就离不开最初的家庭教育,母亲对他要求极为严格。
他在书中回忆道:“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刑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回忆过往,思考人生他的成就离不开母亲的严格要求,母亲懂得尊重他的自尊,不愿在外人面前批评他。母亲对他所犯的错误分轻重惩罚,轻的责备,重的体罚。
这点值得现在的父母学习。有的母亲总喜欢当着外人的面批评孩子,其实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只会伤到孩子的自尊,自卑心加重。
后来,他一直在求学的路上前行,不畏艰难。
在上海公学,他办了报纸《竞业旬报》,发现用白话文写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就此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他开始了用白话文代替古文的革命。
为了表明决心,他写了一首词《沁园春.誓诗》
更不伤春,更不悲秋,以此誓诗。
任花开也好,花飞也好;月圆固好,日落何悲?
我闻之曰,“从天而颂,孰与制天而用之?”
更安用为苍天歌哭,作彼奴为?
文章革命何疑!
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前空千古,下开百世,收他臭腐,还我神奇。
为大中华,造新文学,此业吾曹欲让谁?
诗材料,有簇新世界,供我驱驰。
人一旦有了决心,成功就不会太远。
胡适在总结了三十多年的拼音文字改革失败的原因后,经过努力终于实现了白话文的兴起。
一个人的回忆不仅对自己的过去做出了总结,也为以后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