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思维的六大基本原则~
文/Dailei
医生脑子里究竟是怎么想的?
01
医生从来不是什么神人,只是医学知识比较丰富而已。但是和所有技能一样,临床诊断思维也是套路的,也就是有原则的。如果原则违背了,那绝对是大忌中的大忌。
如果你发现某个医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请你理直气壮地质疑他!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临床诊断思维的六大基本原则。
02
实事求是的原则
亲自做,亲自听,到临床实践中这是对临床医生的最基本要求,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容易做到,原因有如下三点:
- 医生太忙了。医生这个行业有很大的缺口,儿科医生尤甚。太忙就容易偷工减料,尤其是年轻医生。老教授查房时经常会问管床医生这个病人情况怎么样啊?管床医生经常会说还好。还好不一定还好,也许他压根没空认真思考。
-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范围和局限的临床经验,无意识地会将临床现象牵强附会地纳入自己理解的框架之中。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医生也无法避免。
- 现在的评价体系是:不会科研的医生不是好医生。所有医生搞科研,哪有时间看病人搞临床。有经验的人看病绝对不是去找那些大牌、“知名”、文章发的多医生,因为他们没时间和病人打交道,临床一定不怎么样。
一元化原则
一个病人可能有很多症状,如果可以用一种疾病来解释的,绝对不会用多种疾病来解释各个不同的症状。因为疾病是复杂的,人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一定要学会整体性思考,抓住关键解。身体出了那么多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地方出现了病变,然后波及了全身各处。
所以,关键解抓的对不对就体现出了医生水平的高低。如果关键因素治疗不彻底,那么其他情况很难有所改善,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
一元化原则按发病率选择第一诊断的原则
在选择第一诊断时首先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疾病的发病率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疾病谱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而变化。所以医生看病都是在赌概率,没有啥百分百的事情。
好医生就是看病看的准一点,如果你换了罕见病,说实话真的非常不幸。首先很难下诊断,其次确诊的时候估计就晚了。有时候上天就是这样不公,你能有什么办法呢?医生也是人,只能一个病一个病排除,排除的过程中,时间就耽误了。
先考虑可治疾病,再考虑功能疾病的原则
在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鉴别有困难时,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诊断,以免延误治疗,甚至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如表现为腹痛的结肠癌患者,早期诊断可手术根治,如当作功能性肠病治疗则可错失良机。
什么是当作功能性肠病呢?就是你没当回事,自以为是吃坏东西拉肚子之类的。但是医生不会放过蛛丝马迹,虽然很相像,但还略有不同。
先考虑可治疾病再考虑功能疾病的原则根据疾病可治性选择诊断的原则
比如说你做检查,发现有胸液。是结核性胸液呢?还是癌性胸液呢?当诊断有两种可能时,一种是可治且疗效好,而另一种是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且预后甚差,基于医学伦理学的原则,此时,在诊断上应首选考虑前者并开始治疗。
所以,我们就先按照结核病治疗,治好了,OK,你得的就是结核。如果治疗过程中没有好转,那你多半得了癌症。我们就要换治疗方案,预后也不会特别好。
根据疾病可治性选择诊断的原则简化思维程序原则
急诊的时候,保命要紧,一切都可以往后推,哪能允许你拖拖拉拉!一定要分清主次,不要磨叽。
说了这么多,临床诊断思维不单单运用在临床中,实际生活中也是大有可为。
- 实事求是,认清自己,不断跨界,避免看啥都是钉子;
- 系统思考,思考“关系”,而非“人和事物”;
- 算概率,不要自以为是,别人容易得的病你也容易得,大部分人不成功你估计也不行;
- 不能改变的问题不是问题,做好你能做的,改变你可改变的;
- 出了问题要认真总结和反思,不要置之不理或轻易放过,早期总是好于晚期;
- 摊上大事,还是性命最重要,哪里顾得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