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薛仁明老师的《乐以忘忧》
今年三月份,有幸参加薛仁明老师的一次培训,这是我历来最轻松的一次培训,上午讲史记,下午听戏,最难得的是,也需要特意记忆什么,简直啦!
各位看官可能会问,“为了上课,又得花钱又得请假,还学不到啥知识,是不是脑子坏啦?”,是的呢,将近2个月过去了,能记住的确是极少; 印象深刻的反而是下午的戏曲,戏曲的名字是《钟馗》,是京剧大师裴艳玲的作品,翻来覆去的听,把京剧和河北梆子穿插着看,乐在其中,乐以忘忧!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乐以忘忧,出自论语,孔子说这话时,是一个什么表情和动作呢?在以往的读《论语》,更多的都在文字上,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汇,每每都是要搞个清清楚楚。薛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技巧”,那就是“感知”文字背后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更容易和圣贤建立链接。是的呢,这个诀窍,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在表达中,文字、声音、视频所表达的程度是不同的,所以,此时此刻,我“感知”孔圣人当时说话的样子!
乐以忘忧当下的中国,正在踏上文化复兴之路,而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就是首选。
小的时候,和爷爷特别亲,解放前,是一家杂货店的掌柜的,兼伙计,兼采购,擅小楷毛笔字、算盘,这应是职业所需,日常工作中必备的技法吧;70年代时的农村,一部好收音机也是奢侈品,那个时候全国的戏曲,我都有听,河北梆子、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还有一些听不懂的,只要是那个调调就可以听,跟着爷爷还看过大戏;爷爷还教给我《论语》,那个时候没有书,是爷爷亲口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爷爷还教给我揉腹,这个内容,我在简书里分享过,后续还会持续分享;
从孩童时期的《论语》烙印,一直都在,也在深深的影响着我,同时也给我带来一些问题;妻每逢看到我读传统经典,都会说,“你已经很古董了,迂腐之极,再穿件大褂,就可以出土啦”,哈哈^_^,当时,我总会极力辩解,如果放在现在,反而不会辩解了。
今天我们聊一聊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话题,曾几何时,是备受争议的,是批孔的最大罪证之一,人人都讲平等,还要如此的“愚忠愚孝”,这是多么的落后!时到今日,我想,还是有不少人持有这种看法。如果这样的话,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学不到位的,一边学习一边骂,这样的学习,不学也罢,有时间还不如睡睡懒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八个字,是整个儒家乃至于整个中国文化很重要的核心所在。如果把这个也抛弃了,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也就谈不上延续啦。
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很关键的内容,那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你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是在【君】位上,需要尽到老板应该尽的责任,展现出一位老板应该有的睿智、气度、胆识、镇定,你把【君】位做好啦,也就是【君君】,你的员工才可能尽到员工的责任。但,如果一个老板,不思进取,精力放在压榨员工,防止员工偷懒;没有用心放在如何经营客户、磨砺产品、服务员工上,这就是【君不君】;那么,员工也就不服、反抗,以至于离开,这就是【臣不臣】。当然,如果一个【君】做到位了,而一位员工,不尽员工的份,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这也是【臣不臣】。
现在我们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解释,就更容易接受了?
同理,这在【父父子子】上,在【夫夫妻妻】上,在【师师生生】上,在【兄兄弟弟】上,都是一样的;这两年,虽然放开了二胎政策,但据实际数据分析,出生率反而降低了,也就是说虽然允许二胎,但很多父母是不敢生二胎,究其原因呢?除了养孩子需要的费用太多,其实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父母觉得,养育一个孩子太揪心了,孩子怎么这样难管?
在抱怨孩子”太难管”时,我们有没有仔细“照一照”我们自己,我们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问题?
当我们抱怨孩子,沉溺于手机、游戏时,我们又在作甚?是不是一遍刷着微信,一遍喝令孩子赶紧学习;
当我们抱怨孩子,不专注学习时、不上进时,我们又在作甚?我们又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而我们又有多少梦想都胎死腹中?
当我们抱怨孩子,青春期的情绪不稳定时,我们又在作甚?我们又有哪一天不在发脾气、抱怨、责怪?
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让我们【各正其位,各司其职】,随缘就份,作为儿女,就要尽儿女的这一份;作为父母,就要尽父母的这一份;所谓丈夫(妻子),就要尽丈夫(妻子)的这一份;作为老师,就要尽老师的这一份;作为学生,就要尽学生的这一份;当【君不君,子不子】时,就要反思,问题的根本在于自己。一言蔽之,就是孔子说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中的“为己之学”。
无论是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各正其位,做好自己,那就没有啥可困惑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