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周1.3】时间管理的最大误区:仅仅追求效率
前面2节讲了两种现象:
一种是,目标过多等于没有重点,另一种是目标单一过度聚焦。
✘一种是不会选择,让我们忙忙碌碌、碌碌无为,
✘一个偏科严重,让我们失去平衡与幸福。
这两种现象都是对时间管理的认知不正确造成的。
大多数的认为,学习时间管理的目的是完成日程计划上成所有的事务,然后放松,享受休闲时光。
通过提高效率与生产力来解决上述问题,这对于每个人而言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也完全没有必要。
进行时间管理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追求一时的效率和完成事情的数量,而是为了让自己获得一个值得拥有的幸福人生。
下面三个方面来升级时间管理的传统认知。
一、你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事
时间是一种最稀有的资源。有四大特征:
1、供给毫无弹性:
固定不变,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每人每天只有24小时,无法开源。
2、无法蓄积:
时间不能象人力、财力和物力那样被积蓄储藏。不论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消费时间,无法节流。
3、无法取代:
任何一项活动都有赖于时间的花费,时间是任何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源。无法取代。
4、无法失而复得:
时间无法象丢失物品一样失而复得。它一但消逝,则会永远消逝。花费了金钱,还可赚取,但浪费了时间,任何人无法挽回。
无论把个人生产力提到多高,掌握多少技巧,你都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事情。因此,你只有学会放弃,只能做减法。
二、每件事务的价值不等与二八法则
1、从博恩崔西《吃掉那只青蛙》这本书中一个关键:集中精力去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2、“二八定律”提倡“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避免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琐事上,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把80%的资源花在能出关键效益的20%的方面。
因此,你需要做的是跳出原有的要完成所有事情的思维方式,在少做事的基础上,首先应该聚焦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的那20%的重点事务,努力深耕它,为它付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社会资源,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第二章开始,学习易效能的核心方法论:大家反思计划行动,让大家有一套结构和架构,找到对自己重要的事情
三、单一领域的成功不是人生赢家。
一科满分,其他不及格是考不上大学的。
想要成为人生赢家,必须“十项全能”!
这十项标准中,有2条跟收入有关,4条和身心健康有关,4条与情感关系有关。
对于时间管理而言,平衡意味没有重点,重点意味着不平衡。
✔把尽可能多80%的资源聚焦于20%的卓越系统,
✔把少量的20%的资源关注到80%的其他事务,
✔重点聚焦,适度关注全局,做到卓越而平衡。
卓越而不失衡,一科100分,其他80-90分。
卓越而不失衡的人生才是值得我们拥有的幸福的人生,同时也是我们进行时间管理要实现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