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成人对儿童的阻碍)
一个包办型的长辈造成下一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力量独立,如果不审视自己,长大后反而责备小孩,这是一种普遍把问题由大人传给孩子,再从孩子传向大人的循环过程。
爱,我想,天下父母本性骨子里一定是爱孩子,但爱不是溺爱(溺爱是阻碍了孩子),不是阻碍(孩子天生是需要不停在实践中动作才协调发展)。
"快点,快点,迟到了。"妈妈在整理检查小朋友的书包"叫你昨晚收拾整理好你不收拾,早上又喊不起来,慢吞吞的,急死人。"孩子无精打彩有一囗没一囗边吃边玩,完全没紧张感。"你那么急干吗?他不急你急,迟到罚站的是他。"爸爸妈妈都只是在说一些无仼何价值的话。被动型孩子,是日常一点一点的鼓励(不是批评责备,而是直接给方法)。"你们走,我来,一大早就在这说孩子,平时你们干什么去了?"奶奶赶紧孩子正在吃的碗勺来喂"快,大囗大口的吃,嗯,好能干。"孩子嘴里塞得满满的。"让他自己吃,不要哽住了。"家庭早上的剧本就这样围着一个孩子转而开始。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家庭环境中培育的人是否反思过?回顾一下一张白纸来到这个世上几年的呵护过程,是否也有过该动的时侯主动要动的本身具备的能力而被取代或阻止?
"啊,是我的。"妈妈下班,桌子上水果盘刚刚切的水果被妈妈拿了一块,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朋友就马上怒了。"好,好,我放下,等你吃不了我再吃。""这哈蜜瓜好甜,好好吃,这全部是我的。""他的别动,我另外切给你。"奶奶一边说一边拿起另外半块去切了。"奶奶,你不能这样惯他,让他学会分享。你也要吃。""小孩子,大人跟他抢什么?他爱吃就让他吃。"家庭所有成员在物欲方面都以小孩围中心,所有好吃的第一个先给孩子。难道到大了才去责备孩子的自私,白眼狼吗?分享,如果从小开始,人人有份,从长到幼引导,那份快乐是多么发自内心(人天生就有分享的快乐,到长大时互帮互助,体谅,理解,都是在心中有他人才㪚发出本真的"善")
"长大了就不会。"性格的养成,长大要想改变,是要有多大的觉知和坚强的意志。
过去的年代多半停留在物质的满足上,姊兄几个,长辈潜意识中自己当年没被满足,以为现在的孩子是当年的自己。其实现在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从满足生存到满足心灵(身体多么重要,污染严重,垃圾食物眼花缭乱,长辈更要有知识,健康的习惯来影响孩子,孩子根本没有生存的辩别,都是长辈给什么吃穿什么),而性格又慢慢形成自己的内心渇求。
"宝贝,你是不是不想练琴?"规定每天四十分钟的练习催了又催,一直催到睡觉前。"还有多长时间?"孩子问了好几遍离练完时间还有多久。"你练好了,长大即使不做别的,也可以靠教别人音乐来养活自己。我自己就好喜欢弹琴唱歌,小时侯没条件。你这么好的条件还不珍惜,你知道一节钢琴课多少钱?好好练,别问,到了时间我叫你。"
记得曾经一个家长让孩子去学骑马,教练问"你喜欢骑马吗?"我不喜欢,是我妈妈喜欢。"不是父母表面是花钱就培养了孩子。
有怎样的童年,就会成为怎样的父母。只是很少有人觉知到。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让爱在倾听中绽放。(养育孩子,系统学习孩子每个年龄段身心发展的特点,读懂孩子,满足他成"人"一一一一完整的一个"人")。
"碍"变成"爱"是给予机会,放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