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间有天使,那一定叫特蕾莎
1997年9月5日,一位满面皱纹、瘦弱文静的修女去世,印度政府为她举行了只有最高领导人才能享有的国葬,并且举国哀悼两天。
出殡那天,她身上覆盖着印度国旗,在她遗体被抬起来时,在场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其中包括印度总理。无数印度国民冒着大雨走上街头,为这位修女送葬。
她就是被世人尊称为“活圣人”的特蕾莎修女。
1
1910年8月26日,一个极为寻常的日子,特蕾莎修女在斯科普里出生,她的父亲尼格拉是杂货承包商,家境不算富裕,但也殷实,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被全家人宠爱着。
特蕾莎居住的小镇上,大多人都是穆斯林和新教徒,但因为父母是镇上少数的天主教徒,特蕾莎自小立志要成为一名天主教徒。
12岁那年,特蕾莎加入了天主教的儿童慈善会,并预感自己将会终生帮助贫寒人士,也就从那时起,直至逝世,她把一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全世界的穷人。正如她的著作《活着就是爱》一书中所说:“一颗纯洁的心,会自由地给予,自由地爱,直至它受到创伤。”
2
1931年,21岁的特蕾莎正式成为修女,并在6年后决定成为终身修女,因为被法国著名修女“圣女特蕾莎”的精神感染,她改名为特蕾莎修女。
到印度后,特蕾莎在加尔各答建立了“垂死者之家”,帮助印度的穷人。
一个正值花季的少女,自己都居无定所,她还每天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臭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许多人亲眼看见特蕾莎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见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的脸上,看见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见她把爱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并且告诉他:耶稣爱你,他在天上等你……
她看到了人性的黑暗,她所做的,就是以慈悲的光亮,去驱赶这样的黑暗。
3
1979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这是备受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建立以来,和马丁路德金获奖一样,众望所归毫无争议的一次颁奖。
颁奖现场,特蕾莎修女身穿那件不论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都没有变过,价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上台,台下全是衣着华丽、身份显赫的名流显贵,但特蕾莎视而不见,她眼中只有穷人。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特蕾莎修女这样说。
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
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知道这件事以后,特蕾莎修女极为心疼,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够15000人一天的伙食。”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2377063-0debe14f5bf96cde.jpg)
宴会最终被取消了,特蕾莎修女拿到了这笔钱,连同40万瑞币的捐款。她甚至连诺贝尔奖牌也卖掉了,把获奖所得全部献给了穷人。或许对特蕾莎修女来说,相比帮助更多的穷人,那虚无的奖牌和荣誉一文不值。
4
特蕾莎修女在全世界127个国家,建有600多个慈善机构,她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构建爱的语言,仅在1960年一年内,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但她一生却坚守贫困,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尊耶稣像。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说,我帮特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世界上最缺乏的是爱与尊重,而不是面包。”这是特蕾莎修女广为人知的一句名言,这也是她一生践行的真理,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穷极一生,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而只是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她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爱来医治人类的自私贪婪,残暴剥削等恶行。
5
今天是特蕾莎修女逝世21周年祭日。虽然她已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播种的博爱火种,却永远不会熄灭。
她的精神力量,早已超越了国度,宗教信仰,也超越了肤色语言,甚至是文化属性和人性。因为爱本身就不受一切所局限。
特蕾莎修女,就是爱在人间的化身。
参考资料:
《世界上最大的饥饿,不是没有面包》—李跃
《活着就是爱》—特蕾莎
《特蕾莎修女传》—陈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