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猫叔说家教

理性探讨 | 躲避“校园霸凌”的大招,绝不是参与霸凌!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1人  创想学院

这里是创想城「猫叔说家教」栏目副刊「土狗闲话」。周更,欢迎关注!

01

 “我的人生也不能重来了”

以“校园霸凌”作为关键词,搜度娘,找到相关结果12,700,000个。

以“校园霸凌处理办法”作为关键词,搜度娘,找到相关结果630,000个,头条结果深感震撼,mark。

京城大媒“新京报”在2018年有一个报道,

“我的人生也不能重来了”|女子遭校园霸凌9年后告赢施暴者(点击阅读)。

看完之后,敬此女子是枚汉子。

要知道,有多少校园霸凌的创伤,

只是被埋藏在了记忆的阴暗角落,

只在某个舔舐伤口的深夜,才会如鬼魅般出现。

王婷婷(化名)如此揭竿而起,

是对校园霸凌划时代的反抗。

02

人类的永恒追求——“做自己”和“在一起”

怎么同时“做自己”和“在一起”,

其实是人类一直纠结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追求“做自己”: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我们追求做自己,是要建立一种自信

——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另一方面,我们有社交天性,需要“在一起”。

我们需要保证对集体的贡献,

实现某种意义上的集体主义,

被集体所接纳和包容,甚至得到集体的支持。

我们追求在一起,是要寻求一种安全感

——我,有归属,被爱。

03

校园霸凌的本质是什么?

校园霸凌的本质是,

孩子们不知道怎么理解和平衡——

“做自己”和“在一起”。

盲目的集体主义:

为了实现小团体“在一起”,而针对其他人的“做自己”。

在校园霸凌中,为什么这么多人,

集体地针对一个“不同”的孩子?

答案是:暴力,会成为团结群体的一个因素。

校园的小团体,通过排斥一个人的方式,

或者是,排斥另一个群体的方式,

来实现自己这个群体的所谓”在一起“。

盲目的追求个性:

为了实现“做自己”,而使用暴力。

校园霸凌中的带头大哥和带头大姐,

一般都得意于自己有“个性”,

有“魄力”,有“领导力”,

能挥舞拳头,随心所欲,潇洒”做自己“。

看来,对“个性”的理解亟需澄清。

很多人都误会了“个性”,包括我。

在年轻的时候总是觉得,

有“个性”就是桀骜不驯,跟别人都不一样:

一个有个性的人,

要有鲁迅的那种犀利,

然后还得有曹操的霸气,

最好还有个黑旋风李逵的三板斧。

这样才显得有个性,才能“做自己”。

等年纪大了,

变成老土狗了,

才发现这些其实都是误解。

个性,不是刻意去追求的不同,

不是形式上的鹤立鸡群,

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

不是拳打镇关西,

不需要你用尽全身每一个细胞的力量去呐喊——俺跟你们不一样。

个性,是自然流露的、

生来有之+后天磨砺的一种气质和行为方式,

个性就是“不同”。

不管你如何否认,“个性”就在那儿,

不悲不喜,不忧不惧。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你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都是富有“个性”的。

自然造就的每个东西都很神奇,

这个世界上,你甚至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说了这么多,我简陋”总之“一下:

“个性”就是人生理性和社会性特点的总和,

是随着人的发育成长,

自然而然产生的,

根本不需要刻意追求。

校园霸凌,不是个性,是犯罪。

04

为孩子重新定义“做自己”和“在一起”

现代社会是一个规则体系:

每个人都让渡出自己的一份权力,

维护公共的利益,实现“在一起”,

然后在这个框架下,你就可以“做自己”了。

孩子通过征服来实现自信。

这种征服需要引导:

征服可以是征服困难,征服问题,征服人心,

但绝不是用拳头实现的肉体上的征服。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靠血腥暴力去征服,

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孩子通过胜利来实现自信。

什么是胜利?

胜利不是拳击比赛,

胜利不是暴虐地打压竞争者,

胜利也不是得“第一”。

那么,什么是胜利,什么是成功?

我们需要帮孩子重新定义这些东西,

才能把这种扭曲的自信,崭新地塑造起来。

05

帮他人更好的“做自己”,就是最美的“在一起”

我们一直在说,要教孩子学会爱。

那么,爱是什么?

上善若水,大爱无形。

美好的爱,是一种包容,

是能够去理解别人的感受、接纳别人的不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一个人在一个团体里面,能够包容与自己不同的人,

不带有打压和控制别人心态,

这个人,在群体里,

会特别有人缘儿,特别受欢迎。

同时,他也可以非常舒服的做自己,

因为,他帮助了别人好好的、充满自信的做自己。

孩子应该去追求的“做自己”

不在于——

穿什么样的鞋,穿什么样的衣服,

用什么样的书包,拳头如何厉害。

而在于——

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对问题的处理方法等等,

可以是独特的。

这种独特,不是尖锐的、竞争性的,

是你可以这样,他可以那样,我也可以不一样。

倘若如是,

那么孩子的这种“在一起”和“做自己”,

就是非常和谐的、共生的。

让孩子”做自己“,实现自我,

有一万种的方法,

但绝不是欺负他人这种可悲的方法。

在尊重的前提下,

我们有一万种

与孩子快乐相处、流畅沟通和积极引导的方式,

让我们来寻找和尝试吧!

创想城,

一直在等”眼光独辣“的你。

和我们在一起

你只需做自己

请关注我们,鼓励我们坚持原创^_^

土 狗

猫叔特助

创想城“门下2Go“

(题图来自互联网,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 本期创想团队 -

项目主持|猫叔 项目总监|刘妈

漫画创绘|缔绎动漫·军哥

小编|小叮当

出品|创想城

创想城版权所有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