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杜承南先生

2021-11-16  本文已影响0人  ivynook

杜承南先生是我大学选修课《英美诗歌选读》的老师。

当时的重大基本上还是一个工科院校,杜先生在外国语学院,然后为全校本科生开了公共选修课,大约对于理工科学生是唯一可选修的纯文学课程了,据说,杜先生也是当时重大唯一的文科教授。

杜先生讲课的谈吐风格,颇有西方浪漫主义诗人的味道,沉浸式体验,读原文多过文本分析。因为拿学分较轻松,大多数学生把这门课当作陶冶情操(在休闲中学习,在学习中休闲)。

杜先生自己编的选读讲义,小册子里大半是莎士比亚、华兹华斯和惠特曼。特别是上莎翁的十四行诗和哈姆雷特时,我觉得他是沉醉其中的,连鬓边的卷发和谢顶,都有几分“文艺复兴”格调——他是真爱这个。就这种老先生的范儿,让一个推崇现代主义,读波德莱尔、里尔克的工科生,在课堂上也有几分投入和融入。

选读的段落,杜先生一定要用英文,古典的英文腔调,thou、thee、thy那种,其实也不是读,而是原汁原味的吟咏了。译文也一定用朱生豪査良铮的,并且似乎他对于不能“以诗译诗”的翻译腔,还有解构主义,不大看得上。

我大学时算理工类文艺青年,写诗,听摇滚,杜先生平素温文尔雅的,但有种派头,古典得紧,按说不是一个路子。不过课近期末,我用了点心机,在课后找到杜先生,把自己几首温文尔雅的诗抄了个册页,请先生指教。他自然是接过,说先看看,下次再跟我谈。

下一周,杜先生让我留一下,就在课后的教室里,逐首逐句地评析了,当然还是英式的康桥的审美逻辑:这个好,那个不太好,我也频频点头受教,以示略懂。特别有一首sonnet,他竟然拿手指,在纸上敲出了节拍,仿佛莎翁,在井水处歌柳词。

这门不考试的文学课,杜先生给了我95分。诗歌其实无用,也不可量化,但可以挣一个学分。

毕业二十多年后,在母校微信公众号看到访杜先生的文章,想再写一首十四行,键盘前踌躇思忖,未必有当年意趣了。诗人不老,愿杜先生永远健康。


【重庆大学官微】重大有位杜先生,为热爱奔走一生https://mp.weixin.qq.com/s/koFSy2McFSR3teWJ_g-iQ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