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

向着明亮前行

2019-11-01  本文已影响0人  秋之准备

十月的行走

开始特别在意时间的流逝。一眨眼,又一个10月已走完。回眸,似乎什么都没做,又似乎每天都很忙。

仔细回想,我的十月似乎只做了两件事:命题、听课。

国庆假期结束,就埋头命题。三个级段的期中试题,催逼着时间,一个半天,又一个半天,从日未出到暮已至,整整两个星期才完工。期间,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思考九上第三单元的单元整合教学。苦思冥想,几无进展。终于赶在去郑州听课前一晚写了出来,因为实在不想背着电脑出差。

18-20日,听了两天半的课。名家论坛是规格比较高的培训,各路名家争妍斗艳,展示着个性鲜明的理念和课堂:有的把课内外语文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有的坚守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的把学情视为第一关键临时起意修改教学设计,有的想方设法改变学生课堂状态寻求师生热烈互动;有的妙问迭出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有的浅浅教学带着学生走好一步算一步……这些观点各异的课堂教学和讲座,似乎有些矛盾但又都很有道理。哪一些可以拿到自己的教学中去用呢?好像没有切实可以拿来就用的。甄别、萃取、化用,把名家的理念和经验化作精神营养,虽然看不见,但实实在在渗透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这该是参加培训应有的状态。

24日市名师工作室的磨课活动。早起,6点半吃罢饭赶车,8点到达市十二中。听了四节课,《济南的冬天》《植树的牧羊人》《中国石拱桥》《消息二则》。用课间操和午饭前两个时段评课,提出一些修改建议。好课是磨出来的,不仅仅是让别人帮助磨,更为关键的是自己磨自己。多上几次,上完反思总结,一定会有长进有收获。

25日启程,奔赴一场灵魂之约。本来是打算放弃今年的年会的,因为不在暑假,请假颇为不便;父亲在住院,心里很不平静;工作中诸多不顺,情绪常低落萎靡。可是,日子越靠近会期,内心的渴望就越发潜滋暗长。终于,在一个阴冷的下午,向东哥发出请求。还好,只要愿意出发,前方总会虚席以待。要来座位,拉了同伴,行程就开始了。年会的两天,用夜以继日、时光飞逝、难分难舍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尽管晚上1点左右才合眼,早上6点就爬起来,依然有太多话没来得及说,有太多人没来得及见,有太多感慨没来得及抒发,有太多感谢没来得及出口……这个民间、草根、非正式的组织,唤醒了多少人成长的渴望,吸引了多少人自生长共生长!

汲取了满满的精神能量,觉得生活总有一团光亮。那些是是非非,那些坎坎坷坷,那些赞扬或诋毁,都如烟雾尘埃,在这光亮中细细玩味,一切都可成风景。

撷取的落花

关于微型课

实际的课堂教学与微型课不能画等号。微型课是实际课堂的微缩形态,又不仅仅是微缩,而是独立的形态。压缩之后,保留什么,去掉什么,扩展什么,这些至关重要。“这个同学回答得不错”等等闲言,只能让课堂显得零碎。

一节好的微型课,第一要重点突出,让听众听明白。教师要时时反思自己讲明白没有。第二目标要适切。一节15分钟的微型课,侧重点是否合适,是否突出,是怎样让人明白的?第三,在保证起承转合顺畅的情况下,压缩删减精美的导语、总结语、过渡语,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引领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上。第四,要保留一点读书的时间。让学生读,教师示范读,重点关注的内容要读。

微型课的好处在于,能较好地展示设计能力和教学基本功。展示微型课,要注意发挥微型课的长处,回避其短处。

关于课堂设计,我们要着重思考:经典篇目在新教材中如何上?新出现的篇目如何上?阅读课要有问题意识、整体意识、语言意识。整体意识:整体把握思路,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整体领悟作品的特色。语言意识: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修辞上,要研究课后语言品味的角度和梯度。古诗文教学要读,要文言兼顾。“研读”“品读”“赏读”概念交叉,有“读”却未必读,好听却不实用。倒不如“一读”“二读”“三读”说得明白来得爽快。

关于自读课

不会教自读课,就浪费了统编教材。

自读,就是学生自主阅读。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由交流、自信表达。

自读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会阅读”为目标的阅读训练过程。---钱梦龙

自读课的基本课型:

1.诵读体悟型。把文本做诵读材料,反复读,感受语言之美,不做其他分析。如《金色花》《荷叶·母亲》

2.阅读分享型。自主阅读,分享感受,分享形式自由。自选角度,自由分享,每个同学发言3分钟,并评价别人的发言。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和补充。这样的课非常考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度。如《回忆鲁迅先生》

向着明亮前行

3.专题研读型。相对于上一种而言,是相对定点、聚焦的阅读分享。比如《台阶》研读专题:《台阶》是不是好故事?请你说明理由。《灯笼》研读专题:“灯笼”在文中出现几次?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昆明的雨》研读专题:①你读到了哪些美?读文,圈点批注。②重点研读末两段的氛围美: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无聊、淡淡的自得、淡淡的失落、淡淡的悠闲…

4.任务驱动型。呈现任务--自主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学生再读。这种课型中教师的点拨很重要。如《梦回繁华》可设置任务:给课文写一段“阅读引导”。任务可以教师指派,也可以师生商议;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如果多个,要注意任务之间的逻辑关联。

向着明亮前行

5.自主质疑释疑型。师生质疑释疑,如《一棵小桃树》

向着明亮前行 向着明亮前行

6.方法学用型。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教会学生在阅读中使用方法。如《动物笑谈》《带上她的眼睛》

向着明亮前行 向着明亮前行 向着明亮前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