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养育》15
第十二章 和他人的关系:社会交往能力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跟社交技能相关的其他能力的发展过程,帮助父母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孩子解决社交问题。
理念:孩子的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父母需要从整体看待孩子的发展,并学会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有安全感的养育方式。
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过程
误解: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和别人一起玩 就能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没有跟小朋友一起玩就没有培养社会交往能力。
学龄前儿童对朋友的理解:通常来说,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对“朋友”有了自己的理解。不过这个时期的孩子对朋友的理解还很狭窄,他们还不能理解,友情是一种能够经历很长时间,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久而弥坚的情感。
小学才是孩子真正开始交友的阶段。到了小学阶段,同伴关系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同伴关系和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发展息息相关,而自尊是和自信的发展又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业成绩。
老师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一个温和、支持的老师,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害羞或者容易冲动的孩子帮助很大。如果老师对孩子观察敏锐,并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情感上的支持,这些孩子在小学入学后会适应性更好,社会交往能力也更好。
家庭环境对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父母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其实正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时机。孩子从小生活在正常友好的环境里,他会逐渐积累一些社交经验,了解一定的社交规则,并且知道别人对他的行为会有什么期待,他对别人的行为又可以有什么期待。这些宝贵的经验会进入孩子的社交技能仓库,成为他们日后学习如何解决社交问题的基础。
二、同理心是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基石
只有父母有了同理心,孩子的很多问题 就都不会再成为问题;只要孩子有了同理性 很多社交方面的问题也就都不会再成为问题。
孩子同理心的发展与孩子对他的心理状态的理解有关,同理心的出现,让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成为可能。
心理理论的发展有助于同理心的发展。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的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心理理论的发展,让孩子有能力跟别人交谈,维持友情,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去解决问题 并能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观点采择能力是孩子发展同理性心的基础。所谓观点采择指的是儿童推测别人心理活动的能力、即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想法、愿望、情感等。
不同得养育方式对同理心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很多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很温和,能够跟孩子充满情感的交谈、玩耍,能够敏锐的觉察觉孩子的情绪,并做出富有同理心的反应,那么孩子在别人遇到困难或者不高兴的时候,也会做出类似的反应,比如安慰或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在上了幼儿园之后,会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更积极的同伴关系。
如果父母能经常和孩子讨论情绪,接纳孩子的情绪表达,孩子的情绪能力会发展的更好。
如果父母能经常指出孩子行为的后果,孩子就可以逐渐学会承担责任,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三、发展与社交技能相关的其他能力
父母想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就必须让孩子具备生理、认知、情绪等一系列能力储备。
㈠语言沟通能力。孩子沟通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父母需要学会跟孩子游戏、聊天,更重要的是,观察和解读孩子的社交线索。有时候孩子会通过眼神、其他身体语言等来表达他的需要,父母需要对此做出恰当的回应。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明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怎么回事:尊重、等待,以及一来一往的交流。
㈡注意力。孩子需要有一定的注意力,学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孩子还需要学会倾听别人,并通过与别人的配合来一起完成游戏。
㈢自主感。父母要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感,让孩子可以自己决定做一些事情或选择,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时候,才能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现“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可以为你做什么”等等。
㈣能力感。当孩子发现自己有能力做成一些事情时,他就是自信的。而只有自信的孩子,才会主动去跟别人交往。
㈤自我价值感。一个有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不仅能和他人正常交往,而且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上也不会迷失自己。
㈥心理理论。
㈦自我调整能力。
㈧计划能力、推理能力等高级大脑执行能力。
四、父母如何帮助孩子解决社交问题
父母是否要介入孩子的社交场景的两个建议:要避免两件事,一是把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的行为一律视做欺负,二是忽视孩子的感受。
父母要记住,帮助孩子应对社交问题的总原则是,父母应该作为孩子的安全基地。两个阶段帮助孩子应对社交问题:
㈠0~3岁。孩子语音表达能力发展的不够好,对一些社交规则也还处于学习阶段,因此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承担起监护的责任,保障孩子的安全。如果别的孩子打人,父母要赶紧把自己的孩子抱开。如果别的孩子抢玩具,父母要去替孩子要回来。
㈡3~12岁。3~5岁,孩子的自我概念开始飞速发展,5岁以后可以和别人玩合作游戏了。这个阶段的孩子观点采择的能力发展了,心理理论进步了,同理心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比以前进步了。因此我们可以交给他们一些策略来解决和同伴相处中遇到的问题。下面我们分三个步聚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第一、解读。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孩子需要对他人的社交线索进行解读。
第二、目标。当孩子对别人有了看法以后,会形成一定的社交目标。也就是说,我需要处理这个问题,我希望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第三、策略。不同的孩子对待外部事件有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来自于无数次社交经验的积累。
只要孩子具备了足够的能力,我们就可以反复教他上面这些步聚,帮助孩子指出别人的表情以及其他身体语言分别代表着什么,帮助孩子分析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哪些可能是有效的,这相当于在他的社交技能库里增加有效的存货。父母经常这么做,孩子在这方面一定会有进步。当孩子在应对社交问题方面取得了进步,也会促进他的同理心,自我调整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所以,培养孩子真的离不开整体养育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