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之味
四川的天是多变的天,对于雅安而言更是如此!雨水不断是她最显著的特征,雨城的称号再贴切不过。
第一次去学校报道,当进入雅安后。一种失望至极的念头萦绕在脑海。破败残旧,湿漉漉加上事之不顺的迁怒便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像。
不知从哪听来的一句“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对于不久后少了前者的我而言,美食就欲加重要。可偏偏世上事开头多属不易,包括饮食。四川的麻辣与我而言,刚开始的确难以下咽。第一次班级聚餐,多次尝试后,终仍忍受不了空气中蒸腾的辣味。那时的我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像是辣椒吞咽时不小心进错了气管,难受不已。第二次聚餐,好不容易渐渐能忍受热辣的空气,却没逃过热情的四川室友帮我精心调配的蘸料其中加入了四川人必不可少的小米辣和折耳根(鱼腥草)。无意的入口后,折耳根在口腔里浓郁的味道直到聚会结束也没有完全消散,自然也没能一饱口福。第三次聚餐,自己早早调配好蘸料,终于可以好好吃一顿。口味偏辣,但不至于完全接受不了。难得的融入到全班热闹的氛围中,可天不遂人愿。当某位同学在热辣的火锅中加入猪脑后,顿时食欲全无。再一再二我还依旧躲不过再三。
某事后意志消沉,诸事不顺。爱运动的我开始了跑步,无论天气如何,雨打不动的5公里。跑着跑着似乎又有了苟延残喘的力量。于是,我开始慢慢规律的生活。吃早饭,泡图书馆,运动,参加社团出去游玩。当然更少不了真正开始尝试四川的美食。
我和一健身达人室友是寝室早餐二人组当然也是带饭二人组。习惯喝粥的我,一天从窗口打了一碗类似北方鸡蛋羹的汤状饮品。第一口入喉,以为喝的太快,味觉没反应过来出现问题,艰难下咽。又尝了一小口,确定是粥的问题后,打算去找阿姨理论,为何学校食堂还出售放坏的事物。室友发现异常问我什么情况,得知后,品尝一口,开始给我普及。我所打的粥叫做醪糟,这本就是它原有的味道。饮食的不适,进一步加剧我对雅安的怨念。
吃早饭的次数越多。尝试醪糟的欲望越强。多次尝试后,其怪味也变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一次篮球运动后,在小吃街吃饭,朋友们都额外加了份醪糟蛋。我也随声附和要了一份。可能是运动后强烈的口渴感,点的主食河粉味道不尽如人意,但醪糟蛋却格外的爽口。甜甜的米酒味配上略带粘稠的液体,加上糖心荷包蛋,那一刻格外的喜欢。自此醪糟也就消失在我所讨厌的饮食名单中,醪糟蛋更成为运动后不可少的饮品。
在学校呆的越久,辣椒带来的不适就日渐消退。自然各类美食的接受程度迅速提升。饮食配料小米辣渐渐适应,尤其是火锅油碟蘸料,更是必备。吃的浑身冒汗,口中发辣,辣到打嗝也觉得浑身舒畅。我成了一个无辣不欢的人。
记得大二,吃火锅我开始尝试猪脑这种食材。猪脑本身并没有其它难以接受的异味。只是心理上难以接受。多次尝试又难以下咽的表情犹在脑海里。当真的入口后,一切也就水到渠成。猪脑也加入了火锅菜单之中。后来也成为了朋友们的食材。
折耳根是四川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拌菜。和四川人聊起来,他们能神采飞扬的给你大肆推销折耳根的美味并且迫不及待想要与你分享这一美食。在这种大环境下,尝试折耳根就再正常不过。但尝试的次数虽多,也没能很快接受。直到一次在老区晚自习后,在小吃街买了碗皮蛋瘦肉粥加麻辣土豆。麻辣土豆没有折耳根就像没有灵魂一样,迷上麻辣土豆自然折耳根也跑不了。从开始少放到正常再到多放,我也成了提到折耳根眉飞色舞迫不及待让人品尝的“四川人”。
大学四年沉浸在美食中不可自拔。种类之多,口味之好直到现在都心心念。要说离开学校后仍没有接受的一种食材那就是魔芋。无论是火锅中还是酸辣鱼里各种做法都没讨到好。开始听说魔芋是在鬼吹灯中提到的尸香魔芋。于是就有了些许的抵触,但不至于放弃尝试,在为数不多的尝试后,我就彻底放弃这一食材。对我而言,魔芋没有什么味道,且入口黏黏的不喜欢。虽略带遗憾但也不纠结。却不成想,魔芋最终也成了我火锅必点的菜品。毕业后的一个圣诞,机缘巧合下和朋友到北京游玩。计划中在簋街吃饭是一个必须项。朋友爱吃魔芋丝,我也因此有机会再一次品尝魔芋。不知为何,那天的魔芋丝格外好吃,不再是无味反而有一丝嚼劲加上讨好的透明外形。魔芋深深的印在了食谱上。
生活中,有些东西总是让你喜欢不起来亦或者厌恶。人可以洒脱的选择放弃,毕竟美好的东西太多,何必为难自己。人也可以选择去试着尝试,说不定会变成心里念念不忘的心中好。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或者说最少是一种选择。都说时间会让人遗忘一切,无论什么,总会有那么一天。不过,有些经历过的美好,就有了挑战这句话的资格,美食或者事物都是如此。尤其是有着一个个故事。它在那,我在那,时间在那。最后会怎样,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