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向心智成熟
我们靠什么走向心智成熟?第二个关键词是爱,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我们有勇气面对痛苦。
1、当我们谈论真正的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坠入情网的激情不是爱,依赖不是爱,不恰当的溺爱和自我牺牲也都不是爱。这些被误解为爱的行为,其核心动机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已。而真爱的目的永远是促进自己和被爱者心智的成熟,而不断拓展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
真正的爱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当事人能够意识到的目的,和潜意识中未被自己察觉到的真实动机相一致,都是去爱一个人。比如说片段中的母亲,她认为自己是在爱儿子,而潜意识有可能只是在控制,这样的爱就不是真正的爱。
二是真正的爱是一个长期自我完善、拓展自我界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智逐渐成熟。所以坠入情网的激情不是爱。
三是真正的爱,即爱自己,也爱他人,使得双方都受益。教育孩子中行大于言。如果一个总是熬夜刷手机,不懂得管理自己时间的妈妈要教儿子做好时间管理,这样的爱也不是真正的爱。
四是真正的爱要付诸行动。作者在爱的定义中,用“意愿”这一字眼,是想强调它在情感领域中的地位,原超过一般心理或生理“欲望”。“欲望”未必能转化为行动,而“意愿”则可导致实际行动的强烈欲望。你认为自己爱他人却没有躬身实践,就等于从未爱过。
讨论一下“妈妈让我穿秋裤”是真爱吗?
2、爱是独立,不是依赖
一种最常见的对爱的误解,就是将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人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强大、更有力的人关系自己。作者将依赖性分为三种:
一是合理性依赖。比如管年龄大小,不管成熟与否,我们都希望拥有称职的父亲或母亲陪伴左右,这种感觉客观存在,但不会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是合理性的依赖。
二是过分依赖。如果以上的感觉牢牢控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控制我们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渴望,而是过分依赖。
三是消极性依赖。因过分依赖而引发心理失调现象,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只是苦思如何获得他人的爱,甚至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如同饥肠辘辘者只想着向别人讨要食物,却不能拿出食物帮助别人。
比如妻子对老公的合理依赖是:妻子希望老公能做饭做家务,给她钱花。但老公不在家,她也可以照顾好自己,生活得很好。
过分依赖是,希望老公在家做饭做家务,老公不在家,她就无所适从,不会照顾自己,而且非常焦虑失落,感叹人生怎么这么苦。
消极性依赖是,只在乎老公能为她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做什么,不管不顾老公工作的繁忙和家庭的压力,只享受老公对她公主般的伺候。
关于独立性,作者提出“在情感关系中,人人都要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在这里提出一个探讨问题“真爱之下的夫妻独立性是怎样的?请梳理几个关键要点?”
3、爱是行动,不是感觉
我们很容易把爱和爱的感觉混为一谈,一个整天酗酒、不管妻儿的人,可能眼含热泪的对酒吧服务员倾诉“我爱我的家人”。一个对子女置之不理的人,也可能以最具爱心的父母自居,在头脑中想象的爱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行动来证明。
这里探讨一个问题:当与配偶、父母、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指责对方,真正的爱需要我们如何做?评估一下,在你的哪些年份比较多这样以爱的名义的指责,后来发生了什么,让你有了改变。
4、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
作者认为,推动个人乃至整个人类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归根结底就是“爱”。我们之所以能够成长,在于持续的努力;我们之所以能够付出努力,是因为懂得自尊自爱。对自己的爱使我们愿意接受自律,对别人的爱让我们帮助他们去自我完善。自我完善的爱,是一种典型的进化行为,具有生生不息的特征。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永久而普遍的进化力量,提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