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6印度归来后脑子里的化学变化
从印度回来,脑子里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尽管大部分时间都是从酒店到公司,公司到酒店,但这种亲身的“体验”还是让我有了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是那个让我感动流泪的印度小哥。我不知道问什么会遇见他,就是那么很巧合的一个早上,在我即将离开印度的那天,和其他司机不同,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就冲我笑,笑的特别灿烂,眼睛里有光的那种。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带上Madam,非常的有礼貌。尽管他只有23岁,很年轻的年纪,但好像挺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他说,他白天开车,晚上上学,学的是艺术史,这让我很惊讶,我以为只有有钱人才会去学艺术,历史这些看起来“没用”的学科,或者是说,需要解决温饱之后,才可以去考虑的事情,就像文艺复兴是发生在经济基础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才会有人去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等等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中国唐代的艺术也是伴随着大唐盛世而来,所以我其实非常的困惑, 为什么一个一个月只有1300元人民币收入的印度司机小哥,会愿意利用晚上宝贵的休息时间去修一门不那么“经济”的学科,甚至未来都不会带来“收入”的学科,所以,我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是诧异的。突然想起那句话,90后是真正可以实现“自我实现”的一代,即使没有那么多的钱,他们也愿意为了自己兴趣,寻找任何机会去实现它,而不再像上一代一样,为了“钱”和“温饱”埋葬自己的理想。我问小哥,他的理想是什么?他笑着说,我想当一个护林员,保护森林和动物,因为我很喜欢他们。我不知道为什么,坐在后排座椅上,眼泪止不住的往外流,每次想到这个细节的时候,我都忍不住哗哗流泪。他自己也说,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因为科技的发展,班加罗尔已经是一个非常飞速发展的地方了,某种程度上,他也因此而获益,他说眼看着几年前还是一片满是椰子树的荒地,变成了现在我们正在享受的柏油马路,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能想象,一个印度的城市,会因为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而变成印度的硅谷(大部分原因还是因为印度人工成本便宜),大量的外企总部入驻,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热钱,也让当地的很多人过上了以前想象不了的“好”日子;然而,故事的另一面却是,大规模的现代科技,对人的要求,对地点的要求,扩张的要求,使得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自然景观被人为改变,大量的人从以前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变成强行改造自然,为商业目的所用。我想小哥心里也同样有这样的困惑吧,一边是“开眼界”慢慢变好的日子,另一边是自己真正的“梦想”,保护森林,不让它因过度的人类活动而受到“进一步”的破坏。和GX聊到这里,他跟我说,小哥还年轻,还处于比较淳朴的状态,就像几十年前的中国人,也像现在还在大山里生活的人们一样,一旦开放了,见识的多了,各种奢侈的生活方式纷至沓来,没有一个人可以抵得住诱惑。想到这里,我心里是难受的,我不知道小哥的未来是什么,也许真的可以梦想成真,有机会去为保护森林和他所爱的动物而奉献自己的一生时光;也有可能在见到大世面以后,也像是班加罗尔市区中,灯红酒绿的德勤大楼里的合伙人一样,精于算计,游走于社交之中,为了欲望和金钱和“更好”的生活而耗费一生,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但还是愿意,祝福他“梦想成真”。
其次,Tax的workshop上,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我不知道为什么,人越来越觉得“不满足”。以前我很多时候会以为,美国、欧洲国家会更重视“人”的发展,除了钱,他们应该会比国人更重视对人的投资,比如培训的课程,比如,常常和员工去聊聊他们的个人发展,比如真正关心对方要的是什么,真的关心员工的想法,这个关心是建立在沟通,去花时间“聊聊”对方因什么而困惑,对方为什么而焦虑,而不是简单的认为,员工的离职都是因为“钱”。当然,在商业社会这么多年,我非常承认,钱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钱,只谈情怀,那些都是耍流氓。但我也真的想要知道,除了钱真的没有再重要的吗?比如,每个人对未来的发展,对自己真正可以做的事情的向往,对自己可以实现的价值的憧憬,对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需要?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对自我发展是有热情的,其他人都觉得那些都是吃饱了撑的洗脑的话,人除了钱之外,还有没有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东西?比如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的一部分,一定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比如一个宽敞明亮的房子,好吃而健康的食物,舒适的车子带你去想去的各种地方而不用担心拥挤的交通,但钱再多,个人需要的不也是一样的吗?还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不知道钱再多一些可以怎么花?但看到电影里的我也能想象啊,比如,私人飞机,豪华游艇,金银珠宝,黄袍加身,权利,地位,影响力,然后呢?我们需要的不也就是那么一点点吗,房子,车子,食物,水,社群关系。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幸福一定是要没有上限的钱才能满足的呢?我好像也听说过好多故事,当人得到了他们无法想象的财富的时候,好像并没有觉得更加的幸福,反而有些人还会因为更多的金钱陷入到权利争夺,金钱官司的泥沼中来,如果是这样,大家还愿意要更多更多的钱吗?还是正是因为没有得到,才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是心灵的贫穷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到,一个人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做了一些可以真正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好事”的时候,内心当中可以有多幸福;他们没有办法想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价值,找到自己的定位,完成生命给你的使命的时候,是有多丰盛;他们没有办法想到,当一个人,跳出常规的工作——赚钱——养家的圈子的时候,可以看到工作之于养家户口,劳动力交换背后,还有着更加powerful的功能,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知道自己在社会上的定位,并善用自己的价值去工作的时候,那爆发出来的能量和可以获得的财富不光可以让他达到赚钱养家的初衷,还可以得到更大层面的,心灵更深处的持续的幸福感。 如果仅仅把员工臆想成为,只能用“金钱”去保留,去激励的“机器”,那真的是太让人悲哀了,那人真的就是在交换着自己廉价的劳动力,你给我钱我就干,你不给我钱,我就不干,这跟动物有什么区别?喂草就干活,不喂就罢工,那人类真的就失去了灵长类动物的优势,是人类自己把自己物化了。难道每一位在场的VP和Director们就是这么看自己的?我相信不是的,他们年轻的时候也会因为发挥了自己的所长,而深深的感到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没有人奖励他100万,他也照样很开心。而又是什么,让他们今天认为人只可以被钱而激励?发生了什么让他们有这样的看法?是全球经济的衰退,让所有人都失去了安全感,只有握在手里的钱才能让人真真切切的感到安全?还是人类已经进化到,可以没有“意义”也可以活着?不是说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是“meaning making”的生物吗?还是社会上大肆的“利用” “情怀”去达到商业目的的宣传,让任何关怀“人”的方式,都被看成是“洗脑”和“别给扯这些没用的,来点实惠的”的论调?我突然心中产生了深深的好奇。。。。。。
也许“培训与发展,自我成长与幸福”是我自己的嗨点,我会为此而兴奋,而感受到生而为人的幸福感,因此,我无法理解公司提供了很多的培训课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家会觉得“太忙”没有时间参加,觉得那些都是在浪费钱,有钱还不如给大家涨工资;可能因为是我,知道学习最好的方式还是在实践,所以希望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可以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所长,也可以通过分享,听到他人的成长路径,给自己一个新的视角;但大多数人也许不会觉得对自己有什么益处,为什么自己要花时间为别人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工作还没时间做完,为什么要冒着加班的风险为别人服务?平时工作已经够忙了,这种对自己没有好处,也没有附加值的工作,谁也不愿意多做。写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一些,为什么职场幸福的计划会受到阻力,也许并没有明确的传达出,它能给对方带来什么;另一方面,是对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再进一步说,如果下一步,我知道了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也许就是涨工资,更高的收入和福利,对个人成长并没有多大兴趣,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自嗨,那我是否还要投入自己如此大的心力去做这件事?
这好像是一个灵魂的拷问,让我重新去冷静的思考,我到底有什么价值?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价值怎样才能资源最大化的运用于达成我的使命? 最简单的来说,公司最大的目标是商业利益,是赚更多的钱(当然,其实最本质的商业应该是赚钱的同时,为人类更好的未来贡献社会价值,但往往后者都是精明的“商人”们用来标榜自己,PR自己最好的手段和口号,并没有真正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负责的HR,好像也是要“引导”员工为了这个商业目的去贡献自己的一切,当个人和企业的需要同时摆在眼前的时候,称职的HR就是要以企业的商业目标为重,好好“利用”人力资源。究竟有几个人,真正可以做到发挥人最大的潜质,可以实现个人和商业的双重成功啊?虽然,这真的就是真理,当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价值,资本真的用在人的发展上,真的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双赢。可这太慢了,资本需要快,需要投入产出比,需要一个模型去证明这真的有效,需要快速投入,快速产出,就像《辛德勒的名单》中,没人在乎你是教历史文学的高级教授,只问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技术,你是高级金属打磨师吗?是,就来,我们需要你打磨金属做铁锅,卖给军队大赚一笔;不是就滚蛋,去奥斯维辛集中营,你对社会没有用处。这是对人最大的凌辱。
而现代商业社会的本质是类似的,只是大家都越来越是文明人了,都给“野蛮”和“粗糙”披上了“慈善”的外衣。似乎员工也接受了自己的“命运”,越来越认清现实,用“你给我多少钱,我干多少事”的原则来工作,别用“情怀”给我洗脑,我们就是等价交换,所以这种“契约”才是公司与员工关系的本质吧。。。可难道人就是这样诋毁自己的价值的?自己就那么不值一文?自己工作的价值就是为了“交换”金钱,交换自己想要的一切?
也许大家不知道还有其他的选择吧。也许这个社会跑的太快了,灵魂已跟不上身体,身体都很难跟上这个“三多一快”的节奏了,更何况灵魂。可这就是现实,全世界大多数普遍的现实,每个公司都是一样,特别是在联想这样全球化的公司里,这样的现实可以被很快的看到和证明。 而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人类,我只有这一辈子,我能改变这个现状吗?不能,也不需要改变,商业是最大的慈善,社会需要商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每个人才可以有最基本的生存基础。这是一套游戏规则,没有好坏。
一个选择是,你就是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角色赋予你的任务,去“引导”员工为实现商业目的而奋斗;另一个选择是,你可以去斗争,可以向大多数解释你要做的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的有意义,你还可以去证明,确实是有意义的,也许还真的可以在某些地方做一些试点,有一些进展,让更多人接受“职场幸福”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但你也要认清,一个人的改变是有契机的,你的任务是唤醒沉睡的大多数吗?你并不是救世主,他人也没有必要被你唤醒,如果你给的是他们不需要的,那效果就是微乎其微的,任何的价值,也都是一场自我冠名,一场热闹的自嗨。你们在不同的世界里,理应遵循各自的规则,但不代表这件事不可做,长此以往,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认识真理,遵循真理,但,那时,你还活着吗?你愿意搭上自己的一辈子来做这件事吗?
还有一个选择,你可以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就是不断的自我成长,不断的学习、更新,不断的分享、实践,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用生命影响生命,是最让你有幸福感的事情。你认识到,恰恰是在这“三多一快”的世界里,太多的人正在经历着精神上的贫瘠,正在被意义拷问,也在寻找自己生而为人的价值,和探索更幸福的“活着”的方式。这是危机,也是机会。有很多有意愿的人也在寻找合适的资源和机会,愿意走上自我成长的道路,你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这样顺势而为的组合,好过一厢情愿的“说教”,大家都被“大势”所推动,一起向那个更幸福的方向前进,这里面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你的价值可以被充分的发挥,你的身体力行的实践和分享,会给太多的人带来无可想象的正面影响,你可以和更多的同路人用自己的生命影响更多的生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命是如此丰盛,幸福和成功的定义又是如此丰富,金钱只是幸福的一部分,那广袤的幸福地带太值得我们花时间,花精力去探索,当你走进生命尽头的时候,除了有房子、车子、孩子,你还有好多好多美好的回忆:你曾经帮助过像你一样身处困境的人,意识到生命的功课,拿回自己的力量,去突破局限,最终成长成给他人带来力量的人;你曾经看到身边的人因你做的事情,而了解到人是在关系中成长,在有矛盾的时候,可以静下来,稳定自己,看看有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而不是被情绪左右,跟老公和孩子发泄怨气;你看到孩子们因为妈妈的成长,有了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不再被焦虑的妈妈天天恐吓,而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热爱的专业, 看到金光闪闪的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和快乐的能力,进而未来当他们长成大人的时候,也可以谦卑善良的对待他人,在同行中因爱而联结,而非因恐惧而竞争;他们会看到,世界是丰盛的,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你上去我就得下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各得其所,获得自己定义的各自的成功;当你的生命当中,满满的都是这样的回忆的时候,即使走进了生命的尽头,你也会觉得是圆满的,好过你被定义成一个“称职的HR”,虽然你也可以,但哪个会让你的使命最大程度的达成,哪个让你的生命最大程度的绽放呢?我想,我已经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