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姐事件的思考

2020-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周四兒

papi酱刚出视频的时候我就开始关注了,最初是因为她的长相和我一闺蜜很像,后来逐渐被她的才华和视角折服,现今网上大量键盘侠对她的讨论从之前的“女权”朝着“驴”的道路上开喷,Pa姐以一篇旧视频做了最好的回应“挑刺狂魔”。

话说,这事估计对Pa姐没啥太大影响,否则也不会素颜憔悴地拍照啦~(我的YY)

差点扯歪了。
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信息出现,会被影响的是谁?
个人观点:自我信念摇摆保不定的人儿、在意别人眼光的人儿、在意这个信息的人儿。

关于女权,终归是一场要求“两性平等”的运动,所谓“平权”。在任何一种争取中,总有被划归为“激进”的一方以及“保守”的一方,听说又有了所谓“温和派”。忍不住挠挠头,在啥都还没掰扯的时候,内部组织已经各种针锋相对了……

我的想法是:当执着在某处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平衡的力量和智慧。
当我们将自己放在某一方的阵营中,就成了另一方的对面。即便在某一方的阵营中,也会在阵营内划分中支系,支系中又有支系,最终的最终,自己将安身何处?视域是更大了,更包容了,还是更小了,更局限了?

如在女权中,追求的是什么呢?
与我而言,“作为女人的权利”或许比“与男人拥有一样的权利”更加适合些。
承认“女性角色”的独特性,而不是追求与另一性的平权。
追寻“我”的独特性,而不依附于“女性”或“男性”的身份定位。

常听用“女士优先”来说一位男士的绅士风格,我们来将场景换一换,两男一女,优先顺序会如何?按照惯例,先是女士优先,然后是位高者的男士,最后是位低者的男士,如果两位男士是“同级”,要互相谦让一番以示态度。以此看,女士被看作是最位高者。那如果是追求所谓平权呢,三个人得都在门口谦让一番,就像抢着买单一样,那场景太美不敢看。

有听说“女人该相夫教子,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听起来是要求,是对女性的“压迫”,换个角度看就成了“男人能力有限,需要被女人辅助。”以及“女人拥有内外兼顾的能力”。以此看,女人似乎又被放到了位高者的位置。
……
要斗嘴的话,例子还有很多,而这会被喷,我心理承受力差,不爱被喷~

我们在各种声音中在找什么?
仅仅是找“这是对的”吗?
还是在找“这个角度和我一样?”
抑或是在寻找支持?
或许都有,或许都不是。

当我们是一个群体时,我们发出一样的声音,这声音就会变得洪亮而传播开来;当我们是个体时,我们有自己的声音,有时与周围的声音不一致,就会被淹没在环境中。或许,这是我们寻找群体的缘由之一,在群体中,我们的声音变得有力,我们的力量变得坚定,我们的信念变得牢固。这,将支撑我们的安全感,并扩大安全的范围。
那么,为什么“我”追求安全?“我”在恐惧什么?

当Papi酱在《冰箱来了》、《我家那闺女》上讲述自己的理念时,被很多人喜欢并追捧,喜欢的是什么?追捧的是什么?真的是她所讲的那些话吗?是她所做的那些事吗?还是因为——她做了我们想做而没能去做的事情?于是将她投射成那个“理想的我”,去做“现实的我”无法去完成的事情?
而现在,她不再是“我”,她竟然有了和“我”不一样的做法,她没有按照“我”的规划去给“她”的孩子冠以母姓,没能继续替代“我”生活成我想要的样子,于是“我”生气了。
这就又回到理想客体的话题了。

在“女性独立”这个话题,我有一丢丢不成熟的小想法:
1、所谓“独立”,更多是能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特长而认可自己、欣赏自己。
2、“平权”,不因自身的生理性别而受到歧视,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的自由。
3、不以“平等”为标杆而要求特权,亦不因“平等”而勉强自己。

想到和尚背女子过河的故事: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有时我们都是那个小和尚,有时我们是那个老和尚,有时,我们是那个需要他人协助才能渡河的女子。
所谓“洒脱”,个人认为:放下我执,便得解脱。

至于如何看待一个“他者之言”,用另一个故事来说吧:
父子俩进城赶集。天气很热。父亲骑驴,儿子牵着驴走。
一位过路人看见这爷俩儿,便说:“这个当父 亲的真狠心,自己骑驴子,却让儿子在地上走。”
父亲一听这话,赶紧从驴背上下来,让儿子骑驴, 他牵着驴走。
没走多远,一位过路人又说:“这个当儿子的 真不孝顺,老爹年纪大了,不让老爹骑驴,自己却 优哉地骑着驴,让老爹跟着小跑。”
儿子一听此言,心中惭愧,连忙让父亲上驴, 父子二人共同骑驴往前走。
走了不远,一个老太婆见了父子俩共骑一头 驴,便说:“这爷俩的心真够狠的,那么一头瘦驴, 怎么能禁得住两个人的重量呢?可怜的驴呀!”
父子二人一听也是,又双双下得驴背来,谁 也不骑了,干脆走路,驴子也乐得轻松。走了没 几步,又碰到一个老头,指着他们爷俩儿说:“这 爷俩都够蠢的,放着驴子不骑,却愿意走路。”
父子二人一听此言,呆在路上,他们已经不 知应该怎样对待自己及驴了。

很多时候,我如同在迷宫中行走,总想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下一步往左往右,可是我忘记了,所有别人也都在这迷宫中,也许我们曾经走过雷同的路,也许我们曾经走过一段同样的路,但我们的终点一样吗?我们的出口一样吗?如果一路都是正确的路,快速地到达了出口,这走迷宫的乐趣是什么?

所以啊,自己的人生路还得找自己代言,过自己的现实人生。

想起另一个故事:
一只野生的狮子,一只在动物园里生长的狮子,一个羡慕对方不用辛苦地奔跑便能有吃的,一个羡慕对方拥有可以自由奔跑的大草原,俩狮子一商量,换身份!刚开始各自欢喜,都得到了想要的对方的生活,仿佛“达到狮生巅峰”,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都死掉了。一只死于饥饿,一只死于抑郁。

故事还有很多,下回再续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