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无问西东有感
上周末去看了场文艺电影《无问西东》,文艺片就是文艺,看到尾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有一句话感触很深:“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 愿你在迷茫时,记起你的珍贵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关于这部电影的主题我还是通过网上的解析才看懂,没办法智商有限。说是讲了四个故事:第一部分:现代,张果果(张震饰)的故事
。。。
第二部分:1962年,王敏佳(章子怡饰)、李想(铁政饰)的故事
。。。
第三部分:抗战前期,沈光耀(王力宏饰)的故事
。。。
第四部分:20年代,吴岭澜(陈楚生饰)的故事
。。。
关于故事内容就不缀述,没看的可以看电影,反正看了也不一定懂。
整部影片4个故事我感觉串的不连贯,导致我这等智商有限的人看不懂。但是从电影突出的主题我很有话说,不吐不快。
影片的中心思想是:“社会青年不要随大流而活,要有自己的主见,完全不想着冲破世俗、追求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的时候,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就我知道的而言,这种禁锢思想在城市里不是特别严重,在农村里尤为强烈。
农村,一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地方,一个拥有几十年陈旧思想的地方,一个现代化缓慢的地方。在湖南农村生活了20年,感受最深的是:这辈子再也不要当农民!好在,记忆中自从2008年以后农村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三四层空荡荡的小楼房到处都是,一到春节镇上的马路上塞满小车。
可是从来不会有人站出来呼吁大家,要冲破思想的禁锢,命运的枷锁,活出自己。在这里我把一个人从出生、读书到成长的过程。
出生,你的性别很重要!
虽然国家提倡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个样,但是,真正当孩子呱呱坠地亲戚朋友,邻里相亲问的第一句话是:是儿子还是闺女?如果是第一胎大家稍微有点遗憾,想着拼第二胎是个儿子,如果第二胎还是个女儿就劝他们过几年再拼第三胎。我舅舅家去年拼了第三胎还是个女儿,第一胎和第三胎相隔了14岁!
这是老一辈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祟,我们村里生女儿的真不如生儿子的吗?未必!有一家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上了小学,女儿一年书也没上。直到今天,两个儿子30-40岁了还没娶媳妇,他一家人的生活费全靠女儿接济,女儿还为他们修了栋房子。去年女儿的父亲因为重病过世也是女儿出的大部分钱办的葬礼,好在,女儿的父亲将省吃俭用省下的钱留给了女儿。
读书,你的分数很重要!
学生以分数论英雄这无比厚非,毕竟在物资贫乏的农村没有舞蹈、音乐、钢琴等特长班,也没有英语补习班。于是分数就成了唯一评判标准。
我们村里有两户人家的男生和女生从小成绩非常好,家庭条件在我们那里不算很好,几年前都考上了重本,虽然女生复读了一年,在我们村里曾引起很大轰动。他们曾是村里所有孩子的榜样,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我妈妈曾无数次说:你给XX提鞋都不配!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男生家里去年修了国家扶贫的低保房,女生和我同龄,大学没有毕业就未婚先孕,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在家带孩子。
不是说读书只看重分数不行,而是除了分数还要看重其它。
单身,因为穷!
据说目前中国单身男青年有3000万,我想大部分在农村,在我老家男的30-40岁没娶媳妇的至少有20几个,一到春节有姑娘家的人相亲预约不断,我曾经就经历过,回去那么几天,一天约一个,如果可以重来,我真想不回家。。。彩礼水涨船高,要有房子,有车子,否则你边姑娘面都难见,离异的单身女轻年也成为追捧的对像。
为什么男光棍这么多?因为男光棍的老婆有些没生出来有些生出来扔了,在我身边认识的捡回来的女孩子就有10个左右,现在都长大成人了。
婚姻,你的爱情不重要!
在你们城市都主张自由恋爱的时候,我们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我早一点觉醒,做人重要的是听从内心,无问西东,或许我现在或许以后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在我们的观念里自由恋爱是可耻的,我的表姐们、堂姐们都是相亲认识结的婚,特别羡慕我姐,她是自由恋爱结的婚。
要说禁锢的思想,我又何尝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