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上的明珠》
文/尹西林
国家大剧院是首都中轴线上的一颗明珠,是新时代咱北京的时尚名片,来京观光者们不去大剧院游览实为很大的遗憾!出此大言,缘于微主有幸与国家大剧院有点缘份呢。
当年,国家大剧院建築指挥一陈力总指挥是我们北京四中的老校友,托这位老学长之福,2005年5月24日我们四中校友合唱团第一次参观了国家大剧院。
两年之后,2007年夏日某天下午,在陈力学长精心安排下,我与《音乐周报》编辑张欢女士来到这座即将完工的大院剧,由大剧剧院建设办公室张立主任陪同我们在国家大剧院巨大的银壳之下,从西到东先后参观了戏剧院、歌剧院、音乐厅三大主体工程。能有机会参观了尚未落成的巨大音殿堂,我和张编深感荣幸。
在我看来,国家剧院其宏伟、时尚与气魄远在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之上。剧院由法国安德鲁大师设计。他把大剧院设计成如同荷叶上巨大晶莹的水珠漂浮在宽阔平静的海面上,为夭安门广场填补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唯一欠缺的"水”的元素。
观其外貌又像胸披着银色钛合金铠甲的大秦兵马俑壮士,忠诚守卫在人民大会堂身边。
尽管大剧院建设初期有些争议。但领导人拍板定夺终在人民大会堂旁边建设起了一个质优非凡的大剧院。
建设剧院建设的主导思想是质优为帅,为达此目的,大剧院施工不惜工时,要求每道工序甚至每个细节,都必须像绣花那样精雕细刻,这种不计成本(全部工程款由国家拨款实报实销)、不限工期的特大型建築,在中外建筑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见党中央对建设国家大剧院多么重视!
笔者以为,来京旅游观光者们,如不认真参观欣赏国家大剧院就难以体验理解现代化的中国是多么伟大,多么值得骄傲与自豪!
我们在大剧院里走着走着,经张立主任介绍,我才方知了,原来国家大剧院规模概念是可将北京工人体育场盖得严严实实.剧院穹顶骨架全部采用十厘米厚的钛合金钢制成,可让大剧院抗击十级以上地震。毫不夸张地说,咱们的大剧院其规模和质量遥遥领先于全球数百年绝非大话。
有1000个座位的戏剧场可以上演话剧和京剧.高贵华丽2400座的歌剧院宏立在银壳的中央,
歌剧院音响精度实现了台上掉下一棵针全场均可听到,歌剧院巨大的可以升降的旋转舞台是日本三菱所造.开阔大舞台大得能容下一架美国波音巨大飞机.这么大的舞台足够芭蕾舞演员们任意蹦跳驰骋.
东边时音乐厅有2000个座位,其面积两倍于维也纳金色大厅,它是现代加古典两种风格的美妙结合.两个宽银幕大的管风琴是由六千根大到烟筒小到细针的管风琴镶嵌于舞台后面墙壁上,它是德国科隆大教堂最新风格的新产品.整个音乐厅无论前后左右,任何位置都能达到音响完全一致的要求.
那天,我们在步入音乐大厅时,见一位白发老兄轻轻拍掌,跨着仪器在音乐厅不同位置仔细听音,象是从研究建筑学的人,他四处拍掌想必是鉴定音乐厅声音效果的.见此,我心想,您老人家拍个半天巴掌在哪儿瞎琢磨,真还不如听人登台唱两嗓子呢,想着想着,我真的跃上音乐厅舞台,站在还是盖着防尘蒙布的三角钢琴旁边,使唤出雷老师传授的那点发声功夫,用意大利语对着整个音乐厅纵情唱了两嗓子.歌曲是<我亲爱的>和塞尔斯歌剧的咏叹调<绿树成荫>.大厅里十几位参观者听我唱后交口称赞,大概以为尹某是歌唱演员呢.一个劲儿地夸赞剧院音乐厅声音效果太好了!我这个无名之辈在引吭高歌于音乐圣殿,莫不是有张扬冒失之嫌了吗?歌罢又自责后悔起来.剧院张立主任倒不在乎我的行为,他十分高兴地开玩笑说:"老尹,不错呀,多少年之后,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历史作证:北京四中的校友合唱团尹西林先生是第一个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舞台上的“独唱演员”!众人闻之哈哈大笑!有他这么一说,那刻的不安之心才稍稍宽心了一点儿 .观赏国家大剧院,在大家的欢笑声里结束。
几天后,张编发来为我抢拍唱歌的照片,真实瞬间,好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