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里的谐音
《红楼梦》里有很多“谐音”,藏着作者对故事线索的伏笔和隐喻。正确理解“谐音”梗,读书人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贾雨村谐音“真愚蠢”,是绝对不错的。
甄士隐的兴亡故事,影射了贾家败亡的真相。
所谓“真事隐”,作者通过甄士隐隐藏了《红楼梦》四个核心关键的兴亡线索。
第一,甄士隐对名利的不舍,导致他接连遭遇灾祸。
甄士隐是乡宦,就是致仕还乡的前任官员。关于他是“辞职”还乡,还是贾雨村那样被“罢官”,不得而知。这里不展开。
但甄士隐回乡后。却住在天下一等繁华,又最热闹的姑苏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的葫芦庙旁边,便注定他对繁华和权力还有留恋。
十里街,谐音势利。
仁清巷,谐音人情,认清。
葫芦庙,可作糊涂解读。
下面以几个人名为例:
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人物是曹雪芹开篇对照写的,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贾雨村谐音假语存。甄士隐遭遇变故离开红尘俗世去做神仙了,只留下了贾雨村。即把真事隐去,留下假语存。
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她是甄士隐独女,甄家大小姐,爱若珍宝,三岁那年元宵被人贩子拐卖,辗转被薛蟠买去做了丫头。小姐身,丫头命,可怜人。
霍启,谐音祸起,是甄士隐老爷家的家奴,在元宵夜上一时不慎,未能看护好小姐甄英莲,致其被人贩子拐走,此人是甄家祸源。
冯渊,谐音逢冤,冯渊看到被人贩子拐卖的甄英莲后,要从人贩子手中买下英莲,未曾料到人贩子又将英莲偷卖与金陵一霸的薛家子弟薛蟠,两方争执起来,他被薛家主仆活活殴死。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谐音原应叹息,这四姐妹和贾家的命运相连,贾府最后树倒猢狲散,四位姑娘的命运自然是应该叹息了。
卜世仁,谐音不是人,贾芸的舅舅,开了个香料铺。贾芸来求舅舅赊些香料给他,卜世仁不肯借,但开口留外甥吃了饭再走,舅妈在一旁推三阻四家里没钱买米不能留饭。
单聘仁,谐音擅骗人,是贾政门下清客相公之一,对宝玉阿谀奉承,夸赞他会读书,有才华。
詹光,谐音沾光,是贾政门下清客相公之一,对宝玉阿谀奉承,夸赞他会读书,有才华。
乌进孝,谐音无进孝,他是宁国府田庄的庄头,每年过年了要去宁国府送钱财礼品孝敬贾珍。有一年由于年景不好,拿不出更多的收成来孝敬地主阶级。暗示了贾家已经衰败。
张如圭,谐音张如鬼,是贾雨村的同僚,帮着在应天府做知府的贾雨村做了很多坏事,两人狼狈为奸,像鬼一样不做正事。
这些谐音梗不仅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初读红楼梦,可能会忽略这些谐音细节。但随着情节的发展,才会发现这些被忽略的细节设置之高巧奇妙,也就会更懂得曹公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