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

阅读《吃掉那只青蛙》

2020-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霏_dfa6

书名:吃掉那只青蛙

作者:博恩 崔西

阅读时间:20200304-20200305

笔记时间:20200304

阅读目的:时间管理的重要原则

深入目的:调整开工状态,合理安排短期目标和休息时间

      这本书是时间管理的一本经典,讲了时间管理的二十一个原则,简单实用。春节返家后隔离返工后已第三周,因为做一休一的轮班制加上特殊情况工作任务暂未下达,始终没有调整好状态,于是拿出这本书,让自己回炉一下,把状态调回基线以上。

      翻开封皮发现原来这本书是作者写给女儿的,而且毫不吝啬的夸赞自己的孩子,说她冰雪聪明、卓越非凡,未来有美好前程。一个自信、有力的饱含父爱的形象,就像西片里塑造的美国父亲那样。作者本人也经历丰富,当了多年水手游历诸国之后,开始做销售,再深造后又做企业咨询培训。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经历丰富是一笔财富,小时候不明白,也无法体会从事过不同职业后的人生,因为身边鲜有这样的人,也不明白为啥外国人可以在成年后到不同国家去做着不同的梦,一个接一个,脚步不停。但通过阅读管窥他人的丰盈感悟,也对这样的人生有了向往。

    相信吃青蛙的原理大家都明白,可为什么还会拖延,效率低下?为什么每天被各种做不完的事弄到筋疲力尽,升职加薪却依旧无望?很多时间管理的课程也以此来贩卖焦虑,兜售各种理论和所谓的技术工具,但效果却难以保证,如果会用工具就可以高效工作,那学过时间管理的人都可以拥有成功的人生了。

    那么,到底为什么知道方法还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呢?我想, 大多数人是习惯不好,总是挑漂亮的青蛙,或者蝌蚪吃,甚至花大量时间把他们做到完美。最后收获的仍是挫败感和低自我价值。而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对自己专业素养的莫一方面不够自信,觉得是短板,无法补齐。但反过来,人无完人,社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随着社会进化逐渐变化。既然专家也说了,记忆和智力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关键,文凭也不能说明什么,那么什么才是关键呢?

      人的自由在于在各种复杂的变化着的情况下仍坚持做自己的态度,而坚持自己首先要找到重点和关键。而这本书的精彩也正在此,作者深挖大众不能聚焦目标的深层原因,并告诉大家如何训练自己。

第一,如何找到关键?找出那只最大的青蛙。

      拿工作来说,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的最高价值的工作是什么?第二,我只有把哪件事做好了才会产生非凡的影响?第三,此时此刻,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这也是时间管理的精髓,反思并找出要事,且要事优先。也是克服拖延症的关键。

      说起来简单,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陷入无意识的拖延,闲时被无谓的琐事拖延,比如陷入网络碎片信息鸡汤文或网购,没有把精力放在重要不紧急的事,忙时则是 淹没在各种具体的任务,耗费了大量时间,却低价值,与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关系不大。久而久之把这些当成自己的本职,更不可能勇敢的说不。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反复问自己上面的三个问题,让自己聚焦。只有吃掉那只最大最丑的青蛙,我们才能获得最大程度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更自信满足,精神饱满。就像2/8定理说的那样,我们80%的成就感来自20%的完成任务。

第二,如何强化关键?如何吃青蛙

      快速列清单,找出自己目标,普通人的目标大概可以分经济与事业、家庭或人际、健康身体。也有人说是八大关注,都差不多。总之要不假思索的回答自己在事业、经济、健康、职业发展、社交方面的三个目标,以及此刻最重要的问题。

      结合之前时间管理课程,几乎所有的大师都提倡周期性的反思,比如写晨间日记,结合月总结梳理生活。

      有了这些思考下一步就是分类整理并排程。崔西的办法是按照重要性把任务分成A-E五类,A类最重要,一旦完成,就能带来很明显的正向效果。B类事件事应该做的事,不做后果不严重,可能别人会不高兴,比如打电话回复邮件。C类事件不重要,做了可以愉悦自己和他人。D类和E类事件分别是可委托他人事件和可删除不做的事。

      如何把这些事件安排到一天的时间中,我看到一篇文章,把一天时间大致分五类,具体如下。其中黄色时间对应A类事件,绿色事件对应B类和C类事件。

对于一天的时间如何把握,不让它白白流走,我想黑色时间按时作息,黄色时间抓住关键,专注做好A类事件,同时适当留白,让自己有回旋的余地。这样的人生必定不会虚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