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思考
无论何人何事,一种新事物的诞生,往往会具有与众不同的生命力。今天参加了“习”课堂的研讨课观摩活动,感觉真是收获颇多,它是一种新的课型,以任务驱动为方式,以课堂练习为支架,以教师能力为核心,以课堂效率为追求,是一种比较新颖的课,感觉所讲的内容有了抓手,有了检测,有了及时反馈,给人一种立竿见影的感觉,教学必须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为核心,以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为主要学习、讲解的内容,对能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但是一种新的东西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我们在看新事物的时候,要去学会找到其内在的规律,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活学活用,敢于取舍。今天同时听了两位老师的课,是六年级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课《桥》,这是一篇微型小说,语言简洁凝练,用词讲究,人物形象鲜明,环境宣染到位,情节一波三折,能很好的凸显出人物的形象,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的高。两位老师的授课都让我学到了很多,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对语文要素的理解,对习课堂讲解的内在要求,给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既要关注人文性,也要关注工具性。语文是一种有感情的学科,是需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理解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注意感情的熏陶和培养,在这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年代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是学生是否能接受,学习效率是否能提升,学习成绩是否能提高。
以我的理解,无论是什么授课形式,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关注学生,关注文本,关注作者,及时反馈,掌控课堂,驾驭课堂,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听你讲,愿意和你分享,这将是多么快乐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呀,何为师生平等,不就是人格的平等,对话的平等,学习的平等,交流的平等吗?
教育作为一项良心工程,是需要教师真心付出的,是需要激情和奉献的。有人把教师比作一只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觉得,教师不仅要燃烧自己让学生看到曙光,更要有热,用自己对学生的热爱,用自己对教育的热情,用自己对教学热忱,让学生温暖起来!所以走进教室,就要走进课堂,就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无止境,教学也无止境。教学路上一定会有美丽的风景,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学生,我们总会遇到不一样的班级,但我们热爱教学,爱学生的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这是对教师师德的一个概括。为师不易,却能行为世范,苦哉!壮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