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听书感悟
2017-08-06 本文已影响0人
倚梦芊瑶
《中国哲学史》听书感悟
听完全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有了一个大致清晰的了解,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董仲舒到王阳明,虽然好多地方不甚明晰,不过这也正是在思考人生接触哲学路上应该遇到的一些岔路迷茫和反思,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哲学文化思想集大成的各部经典,诸如《论语》《中庸》《大学》《孟子》《春秋》《庄子》《道德经》以及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朱熹的《四书集注》等等经典著作,有时间一定要投入进去畅游一番,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对于人生人性生命的探索与思考,我们后人该好好修习才是。
《中国哲学史》听书感悟春秋战国时对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也很感兴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真是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局面,每个学派探索得出的思想都很经典,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们探索总结出的这些经典,经历了历史的洪流还能依旧盛行,中国这片土地上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让人自豪令人敬畏!
此书才只是一个入门一个开端,开启了一道通向经典通向中国哲学史上的各位先贤们的思想精华!
冯友兰教授认为哲学是对人生整个系统的反思。中国哲学有几个特点,一是哲学政治不分开,二是知识和品德不分开,三是表述简洁。
《中国哲学史》听书感悟儒家以孔子孟子(理想主义)荀子(现实主义)以及(形而上学)为代表,主张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墨家以墨子为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天志明鬼。
道家以杨朱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名家以公孙龙、惠施等人为代表,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
法家以商鞅等人为代表,法制为核心思想。
《中国哲学史》听书感悟经典言论思想
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 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老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无为而治,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做到自我实现。)
庄子(无为而治,遵循实物本来的规律和态度不去强迫)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庄子·齐物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礼记·孔子闲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冯友兰教授称此为横渠四句)
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秋水)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韩非子•五蠹》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孟子评价孔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学》)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中国哲学史》听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