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认知的偏差性 | 感恩日记78-100
1. 感恩从阅读中认识大师
今日到达研究室,第一件事就是列计划,然后阅读,跳绳,早饭。
今日的阅读中,又认识到作者提及的两位大师: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和新康德主义的代表大师恩格斯・卡西尔(Ernst Cassirer)
刘易斯・芒福德的身份是社会哲学家,但写了许多关于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书。其中他的代表性书籍是《科技与文明》(日语中推荐的他的一本书翻译名称「科学と技術」,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本)书买来了,是日本建筑家,建筑大师生田勉翻译的,书名听着就很有划时代的意义性。百科说,芒福德极力主张科技社会同个人发展以及地区文化上的企望必须协调一致。非常高的立意和视点,读完手头的这本,接下来要拜读它了。
恩格斯・卡西尔则强调以“知识的现象学”为基础,建立了“符号=象征体系”等关于文化方面的壮大的哲学思想体系。他提出“情感符号论”,出版了书籍《自由与形式》,提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并强调所有的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
这是功能概念的理论学,真是伟大的理论哲学,把看不见的文化和哲学非常具体地通过“符号”来具体化,形式化了。从设计的角度来套用这一套哲学理论体系,应该会非常有帮助,能找出许多理论支撑来。作为上课留给学生的作业,也是个不错的方向。
2. 感恩女儿的提议
昨天开始,午餐的药带去幼儿园吃,让老师帮忙。叫5岁的娃吃药这件事,真是超级痛苦。小时候呢,可以买个针管强行喂下去,现在这么点大的时候,她们也算是个小人物了,你不可能抓住她来硬的。她会表达痛苦,表达不满,还会明着抗议...... 让你帮忙捏鼻子也是各种不对,哎。
好不容易哄着吃下去了,娃说:我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是直接把药粉这样倒进嘴里的,说完头往后一仰,模仿给我看。
我好像得了救星一样:哇,那样你没问题吗?
她:完全没有问题啊,很方便。
我:早说啊,那样我也完全没问题,很方便。哈哈哈。因为昨天拿药的时候我就问了医生,医生说如果粉末倒入嘴里小孩能接受的话,也是完全可以的。可是我,主观臆断地判定我家娃肯定不行,oh god!
感想:还是要和娃多多沟通, 多多尝试。因为不晓得你自己的认知错在哪里,因为大人很经常地错在很多自以为是里。
3. 感恩持续运动day 4
跳绳第四日,终于按计划早上完成运动了,很赞。
坚持运动几天,明显感觉到到了傍晚,身体开始感觉得到疲惫,明显要进入睡眠的状态。昨天20:00多就困得想睡了,无奈娃坚持要读她的绘本,还选了一本灰常无聊晦涩的关于石头的书😂,我几乎是想用牙签撑住眼皮给她读啊。好奇怪,一个满心公主系列,美少女战士系列的娃为什么对石头啊这类在我看来非常无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由衷地发出:哇塞,石头好厉害呀!这样的感言?
虽说我累得够呛,但是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知欲一定要及时满足,再怎么也得读给她听。等到给她读完绘本,我的瞌睡虫也爬远了,于是起床收拾,到11:00才睡,所以早上听到了5:00的闹钟,也是没有起得来床......
身体能感知疲倦,说明白天的运动,写论文,阅读这些消耗了能量,便自然早睡了,然后就能早起。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好不容易回到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接下来要持续坚持,让行动日复一日,让行动控制大脑,让大脑接受每日的工作,让这股力量日渐强大。
今日总结:时刻记得,切勿盲目地理所当然。
今日娃吃药,昨日娃读绘本,今早的阅读,都让我时刻感到这一点。恩格斯也是可以从设计方面去解读的,娃的可塑性更是巨大。作为一个妈妈,一个学习者,时刻记得接纳他人,多问为什么,多问这样可不可以?脑袋就不会僵化,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包容。
2019-12-04(三)感恩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