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NO.11:探寻心灵的归宿

2018-07-18  本文已影响25人  圳确买房丁先生
台湾著名摄影家阮义忠先生代表作:《人与土地》

为什么阮老师的《人与土地》会如此的精彩,我觉得是因为阮老师深深的体会了人与土地的深切情感。

人,是生于土地,长于土地,老于土地,死于土地的。土地是孩子童年的乐园,土地是老百姓生息的根本,人老了,死了,还要归还于土地,成为它的一粒尘埃。


春发夏长,秋收冬藏

书里有很多阮老师摄影时的心得体会,对每一个摄影人来说,应该都是难得的经验。我记得有一张群像照片摄于夜晚,阮老师讲到了摄影时的体会。以现在的技术看来,要实现如阮老师当时那样的创作也是很不容易的,即使我们现在有了大功率的闪光灯。我使用的相机是尼康的D700,镜头是尼康的24-70mm,闪光灯是尼康的SB900,如果我去拍摄,就算我有如此顶级的设备,我想我依然是束手无策。用闪光灯前景固然可以照亮,但是,背景必定漆黑一片,无法交代环境;长时间曝光倒是可以交代清楚环境,但是有哪个小孩可以保持10秒左右不移动呢。如果是我来拍,怕是只能借助天时了,最好是在太阳刚刚落山,晚霞尚在天上,借助闪光灯对前景进行补光,或许可以达到阮老师当时的效果吧。

我曾像这位读者一样凝视这两幅照片

最喜欢的还是最后一集,讨论归宿的问题,家是我们的归宿,人总有一天是要死的,死是我们最终的归宿。与死亡最接近的是老人,最后一集中有两张照片我难以忘怀,一张是一位老太太的肖像,光线完美到无可挑剔,神情自然,让我想起来罗中立老师的《父亲》,一道道的沟壑清楚的记录了人世的悲欢离合,图片虽是黑白的,但是,依然有油画一般的质感,完美到无可挑剔。还有一张是一位老竹匠,眼神清澈,静静的注视着镜头,那眼神穿越了纸张,扎伤了我的灵魂。生,是离家,之后都是一个返乡的过程,他就要回到自己的家乡了,所以,他很淡定安详。

人和土地最亲密的关系是劳动

一本好书,总能给人以启示,阮老师讲到了他摄影的历程,山之旅,水之旅,农之旅,林之旅,鱼之旅,牧之旅,矿之旅,岛之旅,海之旅,春之旅,夏之旅,秋之旅,冬之旅等等。每一个题材都有讲述不完的故事,拿起自己的相机,把这些题材一一尝试,一定可以有一个完美的摄影人生。

当然有一些照片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可能是与大师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吧,难以企及大师的高度。比如一张施田的镜头,农妇硕大的屁股占据了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如果我来拍摄,我想我随便在哪里安置机位,也不会用这个机位的。如果能高机位俯拍,人,稻田,秧苗都在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画面吧。在讲述劳动的哪一个章节,大量的施田的照片,画面是否重复了呢。劳动,不仅有男人也有女人,农妇在家中洗衣做饭,喂鸡养鸭无前屋后的是不是劳动,老人晾晒衣服,照看孩子,洗菜择菜是不是劳动,秋天来了割稻子,摘果子,晒谷子是不是劳动,应该都是劳动吧。

感谢阮大师的《人与土地》,心灵之旅,不虚此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