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写作人,你会采集素材吗
最近,热爱写作的小飞有点小烦恼,日更的内容和主题常常搞不定,这个也想写,那个也想说。可是,写了几句就感到词穷理亏,逻辑不严密,论据不充分。
小飞想不明白,平时也在看书学习,为什么记不住且写不出呢?
晚上,重新翻开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一版的书中提到的李敖的读书方法进行学习,瞬间明白了自己在读书方面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个也是自己心里和行动上一直回避的问题:建立素材库。
反思平日的阅读习惯,的确缺少了一个重要动作:及时按类别分类留存素材。
而且,素材保存的地点不是自己容量小且爱遗忘的大脑,而是容量巨大随时可查阅的电脑。
书中是这样说的:
李敖在凤凰卫视 2006 年 1 月 19 日的《李敖有话说》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的: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
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
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存留。
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
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
我李敖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
......
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
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
……
小飞想起多年前自己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段文字震撼到了,但这种震撼仅仅是震撼,并没有转化为行动。
今天再次阅读,小飞决定不能再错过了。要学习和模仿李敖大师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分类方法,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现在有了电脑,可以不用像李敖那样用剪刀作工具了。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体系在电脑中建立知识文件夹,详细分类。
比如健身、冥想、游泳、睡眠、写作、逻辑、投资、美食、营养、晨跑、两性、人物、职场、英语等类别。
把平时读到的、有启发的段落、文章或名句,分类保存到电脑中。这种方法不仅能确保自己有素材可用,而且也可以检验自己认知的进步。
每天都这样做,固化下来,像每天刷牙洗脸一样,长久地做下去。
所有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好好做。
写作人,素材库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