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真的有用吗?有可能我们误会了阅读

2020-09-04  本文已影响0人  筱雁说

从去年年底加入行动营开始干掉懒怂拖,到现在阅读习惯的持续有大半年了,不知不觉在阅读中成长,对于阅读这件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喜欢。

阅读这件事对于普通人来讲,真的是一个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

1.阅读吸收的快慢跟基础有关

最开始读书,听老师讲课,一遍总是听不懂,还要多听两遍,说实话,阅读的书目不够多的时候,老师的课即使多回顾两遍,也还是听的丈二和尚摸不到头。

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像我一样,这跟每个人的阅读基础是有关系的,在阅读之前,每个人的不同认知水平决定了对同样的课程吸收能力的快慢多少。

我认识到了自己底层逻辑的浅薄,就疯狂地想要保持住阅读的习惯,是真的意识到自己认知不够用。也意识到了职业的局限性,而这一切都是由于不够用的认知导致的。

所以想提升认知,做思维的升级成了我迫不及待想要进行的事。

人性就是如此,只有自发自觉地想要做每件事,才能形成一个良性自发循环。

基于这种心理,行动营的学习结束,我就马上主动申请加入各个可以打卡小组,那种态度特别执着,疯狂坚定,真的就只有一个念头,要把读书这件事进行下去。

活了40多年,第一次对读书如此的从难渴望。

而参与阅读群的过程也很有趣,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认知能力确有提高,渐渐感到有一些群不再适合自己,因为有些群的伙伴进度真的慢。

甚至有些伙伴已经不再打卡,对于这种我感觉已经不太符合节奏的群,我也就主动申请退出了。

在仅存留的几个群里面,也依然看到了某些伙伴的懈怠,不明白什么原因,可能有了更好的发展,或者因为没有反馈,所以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都有可能吧。

这几个月呢,对我而言经济上的反馈并不大,最大的应该就是认知和不断扩大的视野,经过了中间几个月最焦虑的过程,目前的我反倒淡然了。

2.变现是检验阅读有效的一标准

现在回想起来,最焦虑的时候是渐渐意识到到自己真得很差,跟目标距离太远,这种意识一旦产生,有的人不堪一击,觉得太难就放下了,也有的人也就此打破了焦虑,脚踏实地的去弥补差距和不足,很庆幸我属于后者。

通过阅读提升的最好证明就是通过阅读跟我们实际操作的事情捆绑,把阅读当中学来的知识逻辑运用到实际当中,实现财务变现。

但实际操作的时候真的知道了,无论写文章还是做演讲写书评还是捆绑自己原有的行业,所有跟输出有关的东西都跟你前期累计有关系,没有累计的基础,是不可能把这些输出的东西做到短时间内就能改变就可以换钱的。

3.离清定位,才能做到有效阅读

在几个月的摸索中,逐渐的理清了自己的定位,这个过程也有报课,请教老师,甚至单独咨询的钱都花过,但我发现,其实真正了解自己,可能把自己梳理清楚还是自己。

取来的一些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思考,从过去,现在到未来的三个维度,总结下过往沉淀下来的那些,我们所拥有的最强有力的技能是方向和领域的,再去大胆的设想一下最终想要拥有的人生目标,这个人生目标一定要具体到人物身上,找到他们身上的特征,再去看自己身上是否具备这些特征?如果具备某一个特征,那么你的特征和这个成功人士的特征之间的差距有多少呢?

这样就能列出需要弥补的很多方面,找出自己未来方向的必备技能,需要补足的能力,再将所有的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在具化成每一天可行的,能见得到反馈的小计划。

在整个行进的过程当中,阅读真的是其最重要的,有了自己的个人定位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去阅读,朝自己发展方向,需要培养的技能的方面做针对性的阅读提升,这样才能达到实现建立底层逻辑的要求。

只有通过阅读找到了我们的未来定位需要的底层逻辑,才能有针对性的培养这些底层逻辑,这段路绝不是三两天,三五个月,甚至一年,应该需要更久的时间。

所以通过阅读想要实现人生目标,这件事真的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可行的。

但一定不是速成的,是慢慢累积才会发生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