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书评
说实话,这本书读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观点就那么几条,剩下的都是讲故事。因此我用了一小时一气呵成。现在,我将用下一个一小时来书写下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想法与感悟:
原来,读书快是这样一种感觉!读完以后心情愉悦,气息通畅,像刚做完瑜伽后睁开了双眼。这本书虽然是很多大咖推荐的,但对于我来说,有用的信息并不多,整本书以理念为主,虽然会有些步骤,但这些步骤并不全都具有实操性。下面,我仅列举一些对于我自己来说很受益的几点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通过读《深度工作》已经知道,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每天都需要跟欲望作斗争,因此,我们需要想办法保存身体中稀有的能量。此书的观点也是如此,作者提倡要按照个人的当下生理及心理状况来定位下一步的任务。比如说,你今天有多少项任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你会跟平时一样列举出A,B,C,D....许多任务,并将其中的1-3项标红,指定为重要任务。那么,这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的当天重要任务不止一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去安排时间呢?首先,要用到的是28定律(这个技巧也是在《深度工作》中提到的),将这么多项重要任务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其他重要任务分配的时间,假如你今天在下午有个演讲,那么这个演讲就是今天最重要的2小时,那么其他的重要任务就要想办法让他不那么消耗你的心理能量,或者在这个演讲之前必须要补充好心理能量。换句话说,你要给你一天的生活选择一个核心时间点,全天的安排都是要为在这个点能创造高效而做准备和铺垫。
我们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自动的,无意识的随意思维,另一种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主动思考。前者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就能完成,我们将其看作“认知上的懒惰”,只要有可能,我们就会依赖于这种懒惰,而不是有意识地去抉择。要想转换这种思维方式,必须要经历冲突,有了冲突我们才能有意识的去做评估,然后确定自己该如何抉择。所以,意识抉择点的前提是意识两种思维的冲突,是不是有两种力量在拉扯?是不是在这个时间点又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停下来,给自己5分钟确定一下下一步到底做什么了。
可能会有人问,既然决定下一步任务是在做完上一个任务后,那么还有必要在前一天晚上做日计划,每周末做周计划吗?答案是肯定的。所谓抉择点,意思是说有事情要抉择,那么是有什么事情间需要抉择呢?经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两种冲突事件的拉扯,一件是突然插入进来的自动想法带来的事件(包括想全身放松一下,看会电视等想法),另一件是在日计划中已经确定好的任务。那么到底是做哪个任务呢?这就需要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引起了我的注意?A任务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重要程度如何?B任务呢?重要程度如何?两者相比较,哪个任务能让我离目标更近?更具有实施价值?.......经常这样的分析比较,你的大脑神经元将会越来越活跃,大大提高判断力。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种自动的,无意识的想法对于客观任务来说,也是一种干扰。其实,这些能想到的,能进入计划的,都跟我们自身息息相关,我们可能会认为不管选择哪一个都有充分的理由,这就要求我们有相当的自控力来选择其中一个,拒绝其他,而这种自控力会消耗心理能量,当我们耗尽自控力完成一项任务后,再做其他需要自控力的任务时,便会变得缺乏动力。
需要做决定和控制自己的活动最容易让我们消耗心理能量,使心理逐渐疲惫。作者提出,降低心理疲惫的关键在于要首先分辨出哪些工作最统一极大消耗心理能量,然后再进行这些需要自己百分百投入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尽可能的避免这些消耗心理能量的事。
当然,完全避开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是机器,不可能也没必要每时每刻都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唯一要做好的是安排好任务的顺序,了解自己当天的身心状态,依据当天的所有任务来进行合理分配。可以尝试着这样操作:早上起床后就开始做有创造性或有意思的,与目标最为接近的工作;在第二天有重要活动时,头天晚上就要提前做一些决定,不要浪费第二天的心理能量。如果太过疲惫,或情绪波动太大,需要补充一下能量,那么就坐下深呼吸,冥想,抑或尽情的大笑一场,短暂地打个盹儿。
说到情绪,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情绪,面对每一项任务也会有不同的情绪,我们需要通过之前经验去总结出面对哪项任务自己会有何种情绪,然后对之后同样类型任务的情绪进行预测,这样就能按照这些情绪来安排好自己的高效两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