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而不挂
1
有一个我很喜欢的自媒体人,名叫“鬼脚七”。去年,他独自一人短期出家,不带分文,托钵乞食,从五台山徒步至峨眉山。
后来有人问他,你怎么能忍心离开那么可爱的女儿呢?你不爱她么,不想她么,不担心她么?
鬼脚七的回答,让我第一次理解了一个词:“牵而不挂”,也让我真正开始将“在乎”和“挂碍”区别开来。
大意是,你可以在乎,可以重视,但你不用因为这个事情而焦虑纠结痛苦埋怨。你关心女儿,你只是想起她、爱护她,而不用一天到晚担心她。
2
“牵”与“挂”,“在乎”与“挂碍”,是我们寻常人很难区别的心理状态,我们习惯于将两者混淆在一起,并以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与此同时,对于只“牵”而不“挂”的人,我们往往看不惯,觉得它们甚至无情。
我们爱惜身体,一旦得知死亡将至,总是恐慌异常。
我们珍爱婚姻,所以誓言破灭的那一刻,悔恨愤怒之情总是难以抑制。
我们疼爱孩子,恨不得把一切都他们,可一旦发现他们有了独立而倔强的自我,总会心灰意冷、黯然神伤。
可真相是,我们爱的不是身体、不是婚姻、不是孩子,而只是想把一切维持在理想状态的痴想。否则,为什么现在不坚持锻炼?为什么还总是对婚姻不满而吵闹?为什么还总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到孩子身上?
一旦即将失去或者已经失去,才去担忧或追悔。虽然那悲伤的神情和痛苦的眼泪可以将你表现为一个深情的人,但又有什么切实的用处?
不孝子在父母葬礼上悔恨流涕,混蛋丈夫在离婚协议书前跪下痛哭,身患重病的过劳者在临死前写在“没有身体一切都是虚幻”。可真实的情况是,你从未真正“在乎”过你自以为在乎的东西,你有的只是一份无用的“挂碍”,用来掩饰自己从未珍爱过当下的丑态。
3
我们不止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过高僧圆寂时淡然的场景,也听说过“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的故事。或多或少地,我们曾认为他们有些神经病,难以理解。
直到我亲眼见过一起交通事故。那人躺在地上,鲜血和脑浆混在一起,只是还没有死透,身上还在动弹。那场景让我们一般人不忍直视,更不用提施以援手。
只有一个年轻的僧人走到近前,握起伤者的一只手,口中念着什么经文。我想,那应当是对即将死亡的人的一种超度。任何封建和唯心的批判,在那种生死时刻都显得微不足道,你只能明显地感受到一种平和的庄严,以及死者灵魂得到的慰藉。
虽然僧人常常以一种出世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觉察和珍惜,往往远超我们这些在世之人。
拥有时珍惜而不懈怠,失去时淡然而不遗憾。这是“牵而不挂”四个字给我的收获。
每个人都在生活。但不得不承认,想要真正活到能够体验世间美好的境界,修炼二字不可或缺。不是炼丹、气功、升仙的修炼,而是体会、觉察、探索的修炼。